• 首页>诗词 > 诗词
  • 姓马的诗人有哪些

    马默(北宋 ·神宗、哲宗时期著名诗人) 马默(1020-1100),字处厚,北宋·单州成武(今山东省成武县)人。

    幼时家中贫困,出外苦学,后登进士第,任临濮县尉,因受推荐任为监察御史,在职正直敢言。

    历怀州通判,升任登州知府,迁曹州、济州、兖州知府,广西、河东转运使,入为卫尉卿,权工部侍郎。

    北宋·神宗、哲宗时期著名诗人。

    幼时家中贫困,出外苦学,徒步诣徂徕从师石介,为得意门生,石介对诸生曰:“马君他日必为名臣,宜送之山下。”后果登进士第,任临濮县尉,知须城县。

    因受推荐被任为监察御史,主张应以实绩任免官吏在职正直敢言。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为监察御史里行。

    熙宁元年(1068年)神宗即位后,为怀州通判(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升任登州知府,改三司盐铁判官。

    熙宁四年(1071年)因“性刚严疾恶”,“遇事辄言无顾”,论王安石新法不便,被贬任曹州、济州知府(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二》)。

    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为广南西路转运副使(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七》)。

    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以朝散大夫为司农少卿(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四》),改河北都、广西、河东转运使(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一》),甚有政绩,颇受士民爱戴。

    时值马默除河东转运使,张伯端前去拜访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张伯端非常敬重其人品,其也十分仰慕张伯端的道法高深。

    《山西通志》载:“(张伯端)访扶风马处厚默于河东”,“冀城紫阳宫即其修炼处”。

    可见张伯端依附其后,就在冀城(今山西省冀城县)一道观中居住修炼他的道法和内丹。

    此道观后因张伯端被奉为南宗内丹之祖,而改名为紫阳道观。

    元祐三年(1088年)知兖州(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一》)。

    元祐四年(1089年)入为卫尉卿,权工部侍郎,转户部。

    元祐六年(1091年)以宝文阁待制知徐州(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八》),晚年提举鸿庆宫。

    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因坐附司马光一党,以待制致仕。

    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复职工部侍郎(见《陶朱新录》)。

    生平事迹见《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病卒于工部侍郎任上,享年80岁。

    赠开府仪同三司,加赠太保。

    今仅存诗2首。

    马之纯(南宋 · 孝宗、宁宗时期著名学者、诗人、经学家) 马之纯(1143-?),字师文,又字莹夫,号茂陵,晚年改号竹轩,别号野亭,学者称野亭先生,南宋 · 婺州东阳(今浙江省金华县)人。

    弱冠登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第,授福州司法参军,历知徽州(今安徽省歙县),焕章阁侍制,承议郎充江南东路转运司主管文字,授朝散郎,通判静江军府事,不赴,居里潜心研究经籍、六经和诸子百家。

    南宋 · 孝宗、宁宗时期著名学者、诗人、经学家。

    南宋 · 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登进士第,授福州司法参军,知徽州(今安徽省歙县),焕章阁侍制。

    宁宗庆元(1195-1200年)间承议郎充江南东路转运司主管文字。

    秩满,授朝散郎,通判静江军府事,未赴,居里受知张木式,潜心研究经籍、六经和诸子百家,人称为“茂陵先生”。

    生平事迹见《景定建康志 · 卷四九》、《宋史 · 列传》等有传。

    南宋 · 宁宗年间病殁于家,卒岁不详,封太师,赠越国公。

    葬于武义县24都宝岩寺(今武义县马府下村,其墓已毁成为住居区)。

    著有《金陵百咏》、《尚书中庸论语说》、《周礼随解》、《左传类编》、《纪事编年》等传世。

    其《诗文集》据《景定建康志》所录,编为诗1卷。

    马光祖(南宋 · 理宗、度宗时期著名诗人) 马光祖(1200-1273),字华父,号裕斋,又号桂山,南宋 · 婺州东阳(今浙江省金华县)马宅村人。

    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登进士第,授新喻主簿,累官至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兼节制和州、无为军、安庆府三郡屯田使,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进同知枢密院事,知福州、福建安抚使,江东安抚使,再知建康府,任建康知府,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

    南宋 · 理宗、度宗时期著名诗人。

    自幼博览群书,尤以诗词见长。

    南宋 · 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登进士第,授新喻主簿。

    从真德秀学,累官至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继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兼节制和州、无为军、安庆府三郡屯田使。

    至建康,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20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鳏寡孤疾之人;招兵置寨,给钱助诸军婚嫁;属县税折收丝绵绢帛,倚阁除免以数万计;兴办学校,礼贤才,僚属皆极一时之选。

    继调荆湖制置,知江陵府,建康之民思之不已。

    帝闻之命再知建康府,士女相庆。

    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免除以前民欠赋钱百余万缗,鱼利税课全罢减;又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15万石,又为库贮籴本200余万缗,发粜常低于市价,以利百姓;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

    继进大学士兼淮西总领。

    理宗宝祐(1253-1358年)间升任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不畏贵戚、豪强、庭无留讼。

    福王强占民房养鸡鸭,反状告百姓不交房租,示意地方官代他勒索。

    官司打到府衙门,马光祖实地勘验后,判决道:“晴则鸡卵鸭卵,雨则盆满钵满;福王若要屋钱,直待光祖任满”见《西湖游览志》)。

    理宗景定(1260-1263年)间反对贾似道行公田法,移书请勿行于江东。

    时值岁饥,荣王府积粮不开仓。

    一连三日往谒才得见,对之厉声说:“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荣王以无粮辞,取怀中文书,一一陈说某庄某仓贮粮若干,荣王语塞,得粮活民甚多。

    进同知枢密院事。

    出知福州、福建安抚使。

    后以沿江制置、江东安抚使再知建康府,郡民为建生祠6所。

    三次任建康知府,累计12年,威惠并行,百废修举。

    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任参知政事。

    咸淳五年(1269年)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

    一生为军民造福,不畏豪强,体恤百姓,可与北宋名臣包拯相比。

    生平事迹见《宋史 · 卷四一六 》有传。

    南宋 · 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病卒,终年73岁,谥庄敏。

    马知节(北宋 · 太宗、真宗时期著名将领、诗人) 马知节(0955-1019),字子元,北宋 · 开封府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北宋 · 太祖开国名将、江州防御使马全义之子。

    7岁丧父,太祖赵匡胤念是忠勇之后,召入宫内,送进国子监学习,并赐名“知节”。

    北宋 ·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以荫补供奉官,历官益州钤辖,加益汉九州都巡检使,登州刺史,知秦州,延州兵马都总管,定州东上阁门使,枢密副使,出任颍州、潞州、天雄军防御使,彰德军留后,知贝州。

    性情刚直敢言,不肯稍有卑屈,天下称其直。

    皇帝每次巡幸,都让其作具体部署,并许以专杀大权,但却没有妄杀过一人。

    卒赠侍中,谥正惠。

    北宋 · 太宗、真宗时期著名将领、诗人。

    北宋 ·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以荫补供奉官。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18岁监彭州军,以严治军,俨如老将,大家都很惧怕。

    监潭州军时,羡慕何承矩以文雅治政,遂转变志向,发愤读书。

    太宗雍熙(984-987年)间护兵博州。

    契丹入边,积极修兵备战。

    契丹闻其有备,遂撤退。

    后来转到定远军任职,粮食储备很多,大多陈腐。

    当时计划调河南13州的粟米至此,以作为军粮。

    转运使樊知古正好来到,便对樊知古说:“军少粮多,淘汰腐霉的,还可剩十之六七。”樊知古从之,果然获粟米50万斛,分给诸屯,遂省河南劳役。

    王继恩征讨李顺(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独断专行,厌恶其不依顺自己,尽收其军,让守彭州,而且只给300名老弱士兵。

    便多次请求拨付精兵,王继恩就是不答应。

    后起义军10万人攻城,从早晨到黄昏,士兵多战死。

    遂横槊突围而出,招来援兵,呐喊着再次攻进城,起义军溃败。

    太宗听说后十分赞赏,加封为益州钤辖,加益汉九州都巡检使。

    韩景佑帐下刘旰,发动士兵叛乱,连下州县,众逾2000人。

    即率300骑剿捕,刘旰逃入邛州。

    便乘胜追击,走到方井镇,与刘旰相遇,尽歼其众。

    真宗咸平元年(998年)升任登州刺史,知秦州,将羌族各部人质全部遣回。

    羌族人都很感谢、信服。

    直至任期满,也没有进犯过边塞。

    秦州有银矿,经过长时间开采,资源枯竭,但各种课费没有免除。

    先后三次上书,陈述实情,才得到允许。

    后徙调到延州,任兵马都总管。

    羌族人以兵窥边,正赶上元宵节,命人大开城门,连续多日大摆宴席。

    敌寇摸不清头脑,于是退兵。

    皇帝下诏征调澶、魏等6州粮食运往定武。

    当时边境上正在打仗,说:“发粮适资盗耳。”止令于舟车所至收之。

    寇无所得,遁去。

    真宗景德年(1004-1007年)间徙调至定州,拜东上阁门使。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3年)九月封王钦若为枢密使,其为枢密副使。

    当时天下比较安定, 王钦若受到皇帝的宠信。

    其经常揭露王钦若的不良行径。

    王钦若每奏事,必怀数奏,但只上奏一二,其余的隐匿不奏。

    退朝后,则打着皇帝认可的名义,自行其是。

    其在皇帝面前,看着王钦若说:“怀中奏何不尽出之?”并多次在皇帝面前与王钦若争论。

    退朝后见王旦,辞色犹怒甚,说:“知节几欲以笏击死之,但恐惊君相耳。”当时大臣们都说天下太平,而其却不以为然,说天下虽安,不可忘战,自己还没有衰老不堪,还可以策马征战,如果边境有战事,愿意领兵作战。

    皇上非常赞赏,命人打造铜铁锁子甲一付赏赐。

    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5年)出任颍州防御使,知潞州。

    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知天雄军,召拜宣徽南院使,知枢密院事。

    天禧二年(1018年)因病请求免去其职。

    任彰德军留后,知贝州。

    北宋 · 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病卒于相州留后任上,终年64岁。

    赠侍中,谥正惠。

    著有《文集》20卷,今已散佚。

    生平事迹见《宋史 · 卷二七八有》有传。

    马定国(北宋末、南宋初著名诗人、古文字学家) 马定国(生卒年不详),字子卿,自号荠堂先生,北宋 · 摈州茌平(今山东省茌平县茌平镇)人。

    活动于北宋末徽宗(1101-1124年)、金太宗天会(1123-1134年)、熙宗天眷(1135-1148年)间。

    自少志趣不群,工诗文。

    对古文字也深有研究,辨识过石鼓。

    北宋末、南宋初著名诗人、古文字学家。

    北宋末时期,自少志趣不群。

    金 · 太宗完颜晟天会三年(1125年,北宋 · 钦宗宣和七年)题诗酒家壁,有“苏、黄不作文章伯,童、蔡翻为社稷臣”之句,因此坐讥讪得罪,亦因此知名。

    南宋初时期,齐 · 刘豫阜昌元年(1130年,南宋 · 高宗绍兴四年)游历下亭,以诗感动齐王豫,刘豫大悦,授以监察御史,官至翰林学士。

    尝著《石鼓》,《石鼓》自唐以来无定论,遂以字画考之,云是宇文周时物,作《辨余》万余言,为五代十国 · 后周所造,出入传记,引据甚明,学者以比蔡珪的《燕王墓辨》。

    这虽然和现在已知石鼓的时代大相径庭,但其认真的治学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工诗文,对古文字也深有研究。

    初学诗时,未有入处,萝其父兴方寸白笔,从此文章大进。

    卒年及世寿不详。

    著有《齐堂集》,今已散佚 马致远不能算诗人,而是元代的元曲作家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