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古代史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
英国于1824-1885年间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1937年缅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
1945年全国总起义,缅甸光复。
后英国重新控制缅甸。
1947年10月英国被迫公布缅独立法案。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建立缅甸联邦。
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9月23日改称“缅甸联邦”。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1000多年前,缅甸人就开始把佛经刻写在一种叫贝多罗树的叶子上,制成贝叶经。
正如李商隐诗中提到“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
在缅甸5300多万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
缅甸的每一个男人在一定时期内都必须削发为僧。
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蔑视。
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庙必建塔,缅甸全国到处佛塔林立。
因此,缅甸又被誉为“佛塔之国”。
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使缅甸成为旅游胜地。
缅甸
缅甸历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
当时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
将缅甸划分成“上缅甸”和“下缅甸”是英国殖民统治后的人为划分。
相传西元前200年骠人(Pyu)进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并掌控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商之路。
两世纪之後孟族来到锡唐河(SittangRiver)流域,而在849年缅甸人接管骠河流域并建立蒲甘城(Pagan)。
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国王(King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为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以小乘佛教为国教。
阿奴律陀国王相继征服掸族和孟族,也不断扩展领土。
在阿朗西都国王(King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时,小乘佛教逐渐成为主流,并在13世纪初期达到顶盛。
当时建造的3000馀座寺庙尚有100座保存至今。
1287年元朝统治者忽必烈率领元军大举入侵而结束了蒲甘王朝。
此後,缅甸进入了掸族时期。
东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缅人莽应体(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统一缅甸,成立东吁王朝而自称为王,并於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
之後莽应龙(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与实力犟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Ayutthaya)交战而耗尽了资源,最後因勃固城於1599年被阿卡族占领而迁都阿瓦(Ava)。
东吁王国最终在1752年没落。
1753年,缅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现,赶走当时攻占阿瓦的孟族人,并建立大光城。
贡榜王朝(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国王(KingBodawpaya)主政的专制时期,因其多次企图入侵泰国的野心,使得当时占有印度的英国不免忧心缅甸可能造成的威胁。
殖民时期(1885年-1948年) 英国和缅甸间的紧张局势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两次的英缅战争中达到高峰。
英国在这两次的战争中均获得胜利,最後攻占勃固城并将此地称为下缅甸。
在英国人进入缅甸後,上缅甸的经济也显著好转。
1886年,英国再度赢得第三次的英缅战争,此时英国将缅甸纳为印度的一省,并将政府设於仰光。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缅甸的交通和教育获得大幅改善。
英国人致力开发水路,使得无数蒸气船得以航行於依洛瓦底江。
铁路和道路也获兴建和改善以弥补水路的不足。
此时,大量的印度移民涌入导致劳工廉价,造成地方经济受到威胁。
因此缅人开始产生对印度人的仇视,以致在1930年爆发反印度人的暴动。
1936年,在英国统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选举中,巴莫博士(Dr.BaMaw)当选为英国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国创建一套独特的缅甸宪法,同意缅人可以控制自国内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在1942年5月占领缅甸,成立以巴莫为首的缅甸执行政府。
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对英国殖民政府、渴望独立的昂山将军(Gen.AungSan)组织了缅甸独立义勇军,1942年他率军与日军一起参加了对英军的战斗,然后在日军支持下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
1943年,巴莫与昂山等人受邀访问日本,他们回国重组缅甸政府,昂山成为国防部长。
1944年,昂山开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国一方,并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
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缅甸独立是有效的。
战後的缅甸仍受英国控制,昂山则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
昂山的继承人德钦努(ThakinNu)继续领导独立运动,在英国议会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认缅甸独立之后,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缅甸联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