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春晓》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

    原文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如下: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扩展资料: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

    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

    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

    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

    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晓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