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古诗移居

    移居 陶渊明

    其一 其二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

    呵呵!

    ---------------------------------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罕见的真正的隐士之一。

    自41岁辞去彭泽令以后,陶渊明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在辞官之际,陶渊明写了《归去来兮辞》,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

    而同时,作为一个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对中国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唐朝的田园诗派的形成与发展,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陶渊明的这两首《移居》诗,写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

    义熙四年,陶渊明在上京的居所失火,陶渊明只得栖身船上;一年多以后,移居到浔阳郊外的南村,写下了这两首诗。

    他借移居之乐来表达自己朴素的人生理想。

    第一首主要表现得是良友过从谈论之乐。

    首先,陶渊明写道了移居的理由:不是出于迷信的原因,为了挑风水,而是因为那里有很多心地质朴的朋友,很乐意和他们朝夕相处。

    而且,这次移居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很早就有打算的,从“怀此颇有年”中不难看出。

    诗的后半部分则写实对移居后生活的描写,集中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

    作为一个隐士,陶渊明的物质条件并不好,他对自己新居的描述是“取足弊床席”,简陋之极;但同时,他的精神生活是非常丰富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能够这样,夫复何求?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坦荡的襟怀,不言高而品格自高,不言逸而风神自逸。

    第二首诗则更多的描述了和令人相处的快乐。

    陶渊明为我们描述了他的闲适的生活:登高、赋诗、饮酒。

    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隐士的侃侃而谈,向我们描述他的隐居生活,他眼中的农村的生活,而没有一丝士大夫所特有的骄持。

    “衣食当须己,力耕不欺吾”则是陶渊明向我们讲述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个简单而朴素的真理,这也应该是他在自己的人生中所领悟到的。

    从以上两首诗,我们不难看出,陶渊明的诗歌的主要特色是意味淡而实厚。

    从陶渊明诗歌的文字上看来,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的堆积,相比于后世的《滕王阁序》之类的骈文大作,实在无法可比。

    但陶渊明正是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中,为我们描绘了他的人生理想,他的人生感悟。

    以《移居》其一为例,陶渊明仅仅是描述了他移居南村和他与邻里相处的平常不过的情景,但其中流淌着的是汩汩的真情。

    让人读来的感觉是淡而不枯,质而实绮。

    淡者,质者,乃是他的文字清新,质朴,犹如山里田间拂面的清风;不枯者,绮者,乃是陶渊明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剥去世俗的封套,唯真性情而已。

    历代诗论家认为,读懂陶诗需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人生况味和生活阅历。

    黄庭坚《跋渊明诗卷》说:“血气方刚时读此诗,如嚼枯木。

    及绵历世事,知决定无所用智。”二是反复吟诵,领会其中的蕴涵。

    清伍涵芬《读书乐趣》写道:“陶渊明诗语淡而味腆,和粹之气,悠然流露,最耐玩味。

    ……人初读,不觉其奇,渐咏则味渐出。”可见,陶渊明的诗虽朴虽淡,但个中三味确实值得细细玩味。

    又如陶渊明的其他的田园诗,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描写的都是最真实,最朴素的生活本色,不带一丝雕琢的痕迹,就像后来李白形容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建安文学带给我们的是悲怆凄凉,那是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下的无奈;西晋文人则为我们贡献了绮丽之美。

    而,陶渊明,则以一己之力,为我们开创了以自然朴素为美的新的文学天地。

    诚如宗白华所说:“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向,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

    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彩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

    对于后世的诗歌发展,尤其是后来中国文学史上唐诗的繁荣,陶渊明也是功不可没的,他对后世诗歌,尤其是田园诗派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称得上田园诗人的寥寥无几,和陶渊明相和者,也不过阮籍、谢灵运等几人而已。

    而到了唐朝,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他们继承了陶渊明的素淡的诗风,成为了唐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他们诗歌的剥落繁华,发源于真,归乎自然,则和陶诗的风格一脉相承。

    同时,对于,其他的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李白就曾说“何日到彭泽,狂歌陶令前”(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白居易更是:“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白居易《题浔阳楼》)。

    读陶渊明的田园诗,犹如面对一幅山水田园画卷,没有大红大绿的浓妆艳抹,只觉得如清风拂面,皓月当空,一碧千里。

    而其中的炊烟袅袅,飞鸟啼鸣,日落云归,草长莺飞,则是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