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唐朝诗歌如何分期,以及各时期诗歌分别有何特色
唐诗——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一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代
1数量巨大,作者众广
康熙年间彭定求等人所编《全唐诗》收录48900余首,后人编纂《全唐诗补编》2000多首,共计5万余首。
作者2200余人。
2诗体完备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的古诗乐府以至律、绝各体,无不应有尽有。
(1)近体诗的形成
律诗在唐初才形成;绝句开始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格律严密,整齐匀称,而又声调抑扬起伏,富于形式美和音乐美。
(2)古体诗的新变
七言古诗大为盛行。
七言诗比较清新流畅,而五言诗则比较典雅庄重。
古体诗掺杂律句。
如高适的《燕歌行》几乎全是用律句组成的;白居易的《长恨歌》也用了大量的律句。
古乐府之外,创作了大量“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如白居易用新题创作的《新乐府》。
3流派众多,风格多彩
风格:雄浑、高亢、飘逸、清奇、绮丽、纤冶、幽深、奥峭、冲淡、平易等等,无所不有。
流派:王孟田园山水诗派、高岑边塞诗派、元白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李杜、小李杜;诗仙、诗圣、诗佛、诗鬼诗怪……
4题材扩大,内容充实,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风貌。
二 唐诗繁荣的原因
(一) 社会因素
1经济的繁荣 文化发达 中外交流 国势强大 思想活跃(提高了道家和道教的地位佛教自由传播)
2帝王提倡,诗赋取士
3绘画/音乐/书法/舞蹈的繁荣
(二) 诗歌本身的发展
1继承《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
杜甫继陈子昂之后发扬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并为中唐以后的诗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把现实主义推到了更为成熟的阶段。
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的总结。
继承屈原《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
2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
李白诗歌诗中常常可看到像在《离骚》中所构造的那种奇幻的境界,读到类似《楚辞》的带有“兮”字的句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中唐李贺主要学习《九歌》从他的《雁门太守行》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九歌 国殇》的影响。
3学习齐、梁以来的文人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技巧:由沈约的“四声”“八病”到诗歌平仄格律的定型——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的诞生
唐诗分期概况
初唐诗歌新陈代谢
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618-712)约100年
(一)宫体诗的末流
绮错婉媚的“上官体”(上官仪)
“沈宋”:沈佺期 宋之问
沈佺期《独不见》(《古意呈补阕乔知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玷催十叶,十年征戌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杂诗》:
闻道黄龙戍,频年未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宋之问《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问家。
魂飞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度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文章四友”:李峤 崔融 苏味道 杜审言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泪沾巾。
(二)初唐四杰“王扬卢骆”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
扬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丌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以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贴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 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
(三)陈子昂的复古与革新
陈子昂 :《登幽洲台歌》前不见古人……
“吴中四士”:
贺之章(四明狂客)《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张旭《山行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包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歌的百花争艳
唐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永泰元年(713-765)52年
(唐玄宗开元元年到代宗大历元年)
一 边塞诗派(高岑诗派)
高 适:《燕歌行》: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
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成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别懂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岑 参:《走马川》: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全优不敢接,
军师西门伫献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闺 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王之涣《登鹳鹊楼》
《梁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崔 颢《黄鹤楼》
《长干行》二首;君家在何处……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二 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诗派)
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 涵虚 气蒸 波撼 欲济 端居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过故人庄》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春晓》
王 维:《观猎》
风劲 将军 草枯 雪尽
忽过 还归 回首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 征蓬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丘为
常建《题破禅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簇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三 李白和杜甫
唐诗的中兴
中唐,唐代宗大历元年至敬宗宝历二年
(766-826)约60年
一 中唐前期的低潮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李 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不知何处吹芦管……
卢 纶《出塞》林暗草惊风……
月黑雁飞高……
元结和顾况 ( 新乐府诗 杜甫白居易之间的桥梁)
二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元白诗派”
元 稹《连昌宫词》
《遣悲怀》十三 遣悲怀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其他新乐府诗人:“张王乐府”
张籍 王建
李 绅《悯农》
春种一粒粟
锄禾日当午
三 韩孟诗派
四 刘禹锡和柳宗元
《竹枝词》
怀古绝句
五 李 贺
唐诗的夕阳返照
晚唐,唐文宗大和元年至昭宗天祐四年
(827-907)80年
“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