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原文: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作者介绍:

    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

    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

    王维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

    《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

    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一说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

    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

    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

    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

    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至德元载(756年),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

    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

    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

    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

    上元二年(761年),王维逝世。

    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