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什么死叫什么
发布者:何夕2019-12-10
古人对死有许多避讳,故“死”有很多不同的别称。
1、皇帝死
专称为驾崩、崩殂、大行等,古代,驾的用法可借指或尊称皇帝,而崩是指皇帝死如山倒塌般,故“驾崩”是古人用来专指皇帝死亡的一种尊称。
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薨”。
2、平民百姓之死
才会直言不讳的通称为“死”。
六品以下的官员也叫死。
一般平民百姓则称殁、殂、故、终等等。
3、大夫死
大夫死叫卒。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情况也逐渐有所变化,其限制也不再那么严格。
唐代时,二品以上官员死称薨,五品以上称卒。
扩展资料:
叫法差异:
1、除了职位、年龄的限制外,死的叫法,还受感情色彩的支配敬爱的或亲近的人死了,常用“逝世"、“去世"这些褒义词;憎恨的人死了,惯用“死去"、“死掉"这类贬义词。
2、因为宗教信仰自由,所以,还要提到宗教上对“死"的专称佛教的和尚、尼姑死了都叫“圆寂"或叫“涅乐";道教的道士死了,另有美称,叫做“羽化",也叫做“登仙"。
3、父母去世后,子女的第一件事是向亲戚朋友发出通知。
这种报告丧事的通知,叫做“讣告"或“讣闻"(古代“赴、报、讣"三字通用。
现常用“讣",音付)。
亲友接到讣告后,要发出“唁(yun)电"或“唁函"。
唁函,是给孝子的慰问信。
亲友到死者家里去慰问,这叫做“吊信"、“吊丧"或“奔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