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赞颂友情的古诗

    [编辑本段]原文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赠汪伦图解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For Wang Lun

    This is a boat about to set off that I take,

    When from the bank I hear you sing while coming.

    Peach blossoms cast their shadows in a deep green lake,

    But not so deep as your feeling on my parting.

    由来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

    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

    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

    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

    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兴致勃勃地赶来了。

    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

    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

    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不知怎么回事,马上就明白了。

    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

    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

    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

    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

    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

    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

    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

    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

    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编辑本段]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2.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4. 闻:听见。

    5. 深千尺:很深,这里用了夸张手法。

    6. 不及:比不上。

    [编辑本段]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