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我国的名山是五岳
泰山是我国的名山,是五岳中的(东岳)。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为东岳山东的泰山、西岳陕西的华山、中岳河南的嵩山、北岳山西的恒山、南岳湖南的衡山,有些研究认为,“五岳”一词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对山岳、山神的崇拜。
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虽然五岳不是中国最高的山群,但由于高耸在平原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险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作诗、修行或到访,留下遗迹,因此大大增添了五岳的名声。
一、东岳
东岳历来即指泰山,古名为“岱宗”或“岱山”,“岱”即大、长辈之意。
泰山素有“天下名山第一”、“五岳之首”的美誉。
孔子赞叹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西汉的东方朔称“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
杜甫等名人雅士也都曾到访此山,并留下诗句。
泰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同时是齐鲁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国道教圣地之一,在历代具有神山的地位,《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因此泰山经常是设坛祭祀,举行封禅大典之地。
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汉武帝数次封泰山,而历代共有72位皇帝到泰山封禅。
泰山海拔1532.7米,在五岳里居中。
二、南岳
南岳最初是指湖南省衡山,后来一度改指安徽省潜山的天柱山。
天柱山古代又称霍山、衡山、皖山、潜山。
汉武帝在公元前106年(元封五年)明确改立天柱山为南岳。
而根据最晚完成于秦、汉年间的《尔雅》“释山篇”记载:“霍山为南岳。”
东晋人郭璞对此注释说:“霍山指天柱山。”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霍山一名衡山”。
《潜山县志》记载:“秦汉渭楚南衡山为湘山,霍山天柱山为衡山。”可见,古书中所说的南岳衡山,也可以是指安徽的天柱山。
根据《汉书地理志》所言,禹贡的衡山在西汉长沙国境内。
隋文帝在公元589年(开皇九年)重新将湖南衡山定为南岳。
衡山古名为寿岳。
据《星经》所载,南岳衡山是对应星宿28宿之轸星,轸星乃主管人间苍生寿命。
相传神农氏曾来此采百药,因尝线虫中毒而仙逝于降真峰上。
在道教中,此山是道教洞天福地,是神仙居住游憩的之一。
建于唐代的南岳庙,是湖南省最大的一座古建筑。
衡山海拔1300米,是五岳中最矮的。
三、西岳
西岳指华山,亦称太华山、华阴山,雄据于秦、晋、豫三省,为古城长安、洛阳的中枢。
正所谓“华山自古一条路”,华山以山形峻拔高险著称,享有“五岳独秀”的美誉。
自古以来,攀登华山仅南北一条约15公里的山道,故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辞。
华山还有许多神话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便是发生在华山西峰上,今天山上有一巨大的斧劈石。
当中建于汉武帝在位时的西岳庙,有着“陕西故宫”和“五岳第一庙”之称誉,这是五岳中建制最早和面积最大的庙宇。
中国历史上,曾有56位皇帝曾到此山巡游或举行祭祀活动。
华山海拔2155米,是五岳中最高的。
四、北岳
《尔雅》“释山”称:“恒山为北岳”。
在清朝顺治年间以前,北岳恒山一直指的是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大茂山。
大茂山,古称恒山,汉朝和宋朝时,因避汉文帝和宋真宗的名讳,曾改名常山。
《汉书》的“郊祀志”记载北岳常山在曲阳,历代史书也都明确记载,恒山在曲阳县西北,主峰为大茂山。
公元前98年,即汉武帝天汉三年,曲阳县始建北岳祠,北魏宣武帝年间(公元500~512年),北岳祠改建为北岳庙。
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顺治皇帝下诏,祭祀北岳由曲阳的恒山转到山西浑源的恒山。
恒山又名元岳、常山,素有“塞北第一名山”之美誉。
西汉初年,恒山巳建有寺庙;到明、清朝时已经寺庙群居,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之称。
恒山风景以地险、山雄、寺奇、泉绝称著。
恒山的美景,被明代徐霞客录入《徐霞客游记》中。
古有恒山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和位于金龙口悬西崖峭壁上的悬空寺等十多处。
另外,恒山也留下了不少的传说故事,八仙之一张果老就是相传在此隐居潜修,并于果老岭倒骑毛驴上天的。
恒山海拔2016米,在五岳中排行第二。
五、中岳
中岳一向指河南的嵩山,《尔雅》“释山”称:“嵩高为中岳”,并称“山大而高”为嵩。
嵩山其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接五代京都汴梁,西连九朝古都洛阳,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
于奇异的峻峰,宫观林立,故为中州地区第一名山。
《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始建于秦朝的中岳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之一。
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
由于名胜古迹众多,勘称于五岳。
以少林武术闻名于天下的少林寺,就是位于嵩山之腹地,历代高僧都长眠于此。
嵩山海拔1512米,在五岳中排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