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他乡是故乡出自哪首诗
出自中国现代诗人陈寅恪所写的《忆故居》。
1、《忆故居》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陈寅恪所写的一首诗。
该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作品原文
忆故居
序:
寒家有先人之敝庐二:一曰崝庐,在南昌之西山,门悬先祖所撰联,曰“天恩与松菊,人境讬蓬瀛。”一曰松门别墅,在庐山之牯岭,前有巨石,先君题“虎守松门”四大字。
今卧病成都,慨然东望,暮境苍茫,因忆平生故居,赋此一诗,庶亲朋览之者,得知予此时之情绪也。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
竹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3、释义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钟声渺远而悠扬,林影依依可爱,群鸦归巢,故乡的回忆总是温馨的;而此刻漂泊岭南的作者却有家归不得。
由于奉行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绝不依从任何一个政党的思想,即使在抗战取得胜利的日子,可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凄凉仍然无法排遣。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余岁月送凄凉。
作者眼中的山河早已破碎,破碎的还有中国的文化,还有中国人的尊严,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正如他在送别学生的诗中所说的“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欲羞死”,也许中国文化的破碎更让诗人悲痛。
因此,即使在举国同庆的日子,诗人仍然摆脱不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凄凉。
“人间不会孤游意,归去含凄自闭门”,也许只有早已远去的、“赢得大清干净水的静安先生才是诗人的知音。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一身傲骨、一腔正气、一生不愿随波逐流之气、一天的浩然之气。
在一九四五年那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一代大师留给了我们一个默默凝视夕阳的孤独的背影。
竹门松菊家何在,且认他乡作故乡。
他乡且作故乡,这是大师的自我安慰,自我解脱, 是一种无奈,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抗争。
扩展资料:
1、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修水人。
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2、陈寅恪在旧体诗方面亦卓然大家。
他佩服陶(渊明)杜(甫),特别喜好平民化的诗,故最推崇白居易,在他论再生缘中所以有“论诗我亦弹词体”之句。
有《诗存》问世。
其平生著作,经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的整理、校勘,一套二卷、二百万字的《陈寅恪全集》已于1979年编纂成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忆故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