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简述苏轼对词的贡献有哪些

    其一,词境的拓展。

    苏轼革新词体,内容和题材不断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旧藩篱,使词从“花间”“尊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苏轼不仅以词写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传统题材,而且把诗人惯写的怀古感旧、伤时论世、纪游咏物、悼亡赠友、谪居谈禅、咏史游仙、农事村景、说理议政等等题材和内容全部纳入词的创作领域,凡可为诗者皆可入词,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的境地。

    五代、宋初之词,题材狭窄,内容贫弱。

    在苏式看来,诗的表现疆域,是一个海空、无拘无束的大自在。

    诗既然如此,作为诗之苗裔的词也理当如此。

    因此,他不满时人以“艳科”为绳索,对词分横加种种束缚。

    许多时人认为应该在诗中表现的题材和内容,他都一一纳入词中,彻底冲破了词为“艳科”的牢笼,把词从相思眷恋、离愁别恨的狭小樊篱中解放了出来,引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为宋词的创作开辟了无限广阔的艺术天地,给词以新鲜的血液和生力。

    其二词风的改革。

    苏轼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扫旧习,以清新雅练的字句,豪迈劲拔的笔力和纵横奇逸的气象来写词,使词作仿佛“挟海上风涛之气”(《花草蒙拾》),格调大都雄健顿挫、激昂排宕,形成了与苏诗风格相似的词风。

    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笔势如“突兀雪山,卷地而来” (《吷庵手批东坡词》苏轼不仅以诗文句法入词,且多吸收诗赋词汇,兼采史传、口语,突破词的音律束缚,以便更充分地表情达意,使词为文学而作,不尽为应歌而作。

    唐五代以来,词在风格上专主柔曼婉媚。

    从温庭筠到柳永,这一期间许多词家的众多词作,虽也有雅俗之分,但词风的总体倾向于婉媚,而且词从的内容到形式都依附于音乐。

    苏轼对此颇为不满。

    突破词的音律束缚,将诗的风格引入词中,推动着对词的内容与形式的纯文学的追求。

    这一重要的转变,正是词的文学生命重于音乐生命之始,大大提高了词体的表现力。

    这也是苏轼对词的一大贡献。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