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上海市南翔镇的古猗园的特色

    南翔镇的古猗园有五大特色:明代建筑、猗猗绿竹、花石小路、幽静曲水、楹联诗词

    明代建筑

    古猗园的亭台楼阁多临水而建,与水景配合,体现了“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意境。

    以曲折长廊花墙分隔,形成大小不等的自由变化的自然空间,使游人常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主要建筑逸野堂、梅花厅、春藻堂、翠霭楼、柳带轩等水榭曲廊,造型秀美精致,这些建筑既是风景点缀,又是观赏风景和遮风避雨休息之处。

    园内厅堂、亭廊连片相接,布局上曲折多变,漫步其间。

    借以花色漏窗,透视窗外景色,景物深幽,富有诗意。

    古猗园的亭台楼阁,建筑平面形式多种多样,立体造型变化多端,体现江南园林建筑精巧自由活泼的特点。

    屋面小瓦筒瓦,屋脊花色镂空,各种斗拱、飞檐翘角、门窗式样、雕刻装饰,油漆粉刷色彩简朴素雅,具有明代园林建筑艺术风格。

    园林建筑注重题名立意。

    古猗园内的逸野堂,清代沈元禄《猗园》记:“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堂曰逸野,堂前栽盘槐一对,右立奇峰异石,左为假山水池,堂后植桂,中秋赏月,庭中桂香,疑身在广寒宫中。

    堂内悬挂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题“华岩墨海”匾额,表明建筑其堂是反映当时一些士大夫和和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沉溺于悠闲雅逸,欣赏风花雪月,以隐逸为高的思想情趣。

    在戏鹅池岸边的“不系舟”,建于明代,曾有明代书法家祝枝山题额,此舟无缆可系,故名“不系舟”。

    建舟也是有其情意所托。

    唐白居易诗:“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

    李白也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消极避世的思想情绪。

    再如古猗园竹枝山上有一方亭,名为缺角亭,故意残缺东北一角,以示东北沦陷,其余三角均塑高举拳头,表示反抗侵略和收复失地的决心,充分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抗日革命意志。

    游人瞻仰此亭,便联想国耻,更激发爱国之情,颇有教育意义。

    还有些建筑物具有地方历史性的纪念象征,戏鹅池西堤上的白鹤亭,顶端白鹤停立,展翅欲往南飞,是根据古代“白鹤南翔”传说而建此亭,南翔地名亦由此而来。

    游览白鹤亭,使人浮想联翩,增加探古幽情。

    猗猗绿竹

    “猗园”的名字,从“绿竹猗猗”的意境中得名。

    以竹为主是古猗园的传统特色。

    《猗园》记:“据一园之形胜者,莫如山”。

    山,指园内竹枝山,它体现了竹叶青山,竹山青青,绿竹猗猗的意境。

    竹以常绿、素雅、清秀之姿,给人以淡雅秀美之情。

    《猗园》记:竹圃有方亭,为“怡翠亭”,临水的竹枝山下有“浮筠阁”,竹园中有“翠霭楼”,小溪水边有“荷风竹露亭”,曲廊两侧有修竹。

    现在,除在老区的部分空闲处,或石旁路边,屋前宅后、粉墙边角零星点缀丛竹三五群和小片竹圃外。

    还在东边扩地三十余亩新辟竹园,名为“青清园”,成为园中之园。

    除明代建园时就有的方竹、紫竹、佛肚竹外,园内还有小琴丝竹、凤尾竹、黄金间碧玉竹、孝顺竹、哺鸡竹、龟甲竹、罗汉竹等,运用竹的不同色彩和姿态,创造多种多样的景色。

    竹与石相结合,形成竹石立体画。

    丛竹三五成群,配以曲折道路,构成了“竹径通幽”的景观,竹与建筑、小溪相结合,运用各种手法,创造了自然、宁静、幽美的空间,突出了以竹造景,使古猗园的园名与园景相统一。

    花石小路

    园林道路地坪,也是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道路地坪主要作为行走导游之用,除此之外,也可当作一种艺术欣赏。

    古猗园的路,四通八达,曲径通幽,富有情趣,别具一格。

    园路随建筑、绿化、山石水池的布局曲折绕行,依地形起伏而自由变化。

    路面花纹的安排和材料的选择,因地段而异。

    在厅堂门前、亭廊建筑周围、多采用黄石、青石、卵石、青砖、青瓦、缸片、碗片等多种材料铺成精致的多种花纹图案,有植物、动物等;一般道路则用黄石、青石、缸片,铺设花纹线条简单明快。

    在建筑周围长方规则形地处,选择方形或六角形几何图案;在道路弯曲宽狭不一以及多边自然形地处,选用冰裂纹直线条图案,以适应路面曲折变化。

    花纹图案内容,与周围景观相配合,如梅花厅前后地坪,铺设了梅花形状的图案,梅花盛开,暗香浮动,即使梅花凋谢,遨游其境,脚踏梅花地毯,似仍觉有梅花清香,趣味不衰。

    在小云兜假山地坪处,铺设“龙”的图案,有龙云相配意境。

    在逸野堂四周地坪上铺设冰裂纹,中间嵌以“暗八仙”图案,用黄石、青石、白石、红缸片、白碗片、玻璃片、青砖、青瓦多种颜色相配。

    色彩清晰调和,游客漫步其间,如入仙境,似置身于广寒宫旁。

    古猗园路面变化多样,与猗园环境自然和谐,富有情趣,加强了视觉的效果,点拨游人行进、徘徊、停留,形成动静凝聚甚至遐想万千,吸引游客驻足欣赏。

    幽静曲水

    古猗园的园艺布局,从明代起就以戏鹅池为中心,后经清代青至建国后的历次修复和拓扩,都注重挖河理水,使水置于园林,以水为主,相映园景。

    古猗园的水,与外隔绝,但在百亩之园中,有千米距长的溪流。

    以方池和狭长形的水面形态,多弯曲折,似园脉络,贯通全园。

    池岸石驳,凹凸曲折,配植花草,时隐时现。

    望之不穷,使人并不觉此水无源。

    而有源远流长之感。

    戏鹅池如一明镜,映现临水而建的“不系舟”的清晰倒影,不但扩大了园林的空间感,而且给人增添了幽静的情趣。

    浮筠阁,半浮于水,亭亭孤立。

    阁后竹枝山临水而立。

    周旋环水,水随山转,动静结合,山因水活,意境深邃。

    古猗园的戏鹅池、鸳鸯湖、荷花池、龟山湖等水池。

    相互沟通,缓流不断。

    水池两岸,亭桥相望,花木葱郁,令人心旷神怡。

    猗园向东扩建的三十余亩风景区,亦凿池引水,建亭架桥,池中设岛,曲径通幽,使新老景区之间水体布局,纳入明代江宏《游猗园》诗:“烟花雾植古槎桥,涌出珠宫倚碧霄。

    风度猗园竹影静,水依殿霭石幢高”的意境,成为上海园林水光山色之最。

    楹联诗词

    匾额楹联在中国园林中,如人之须眉,是不可或缺的点缀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古猗园中的许多匾额,发人深省遐想,“白鹤亭”使人联想南翔镇得名的由来。

    “微音阁”意即发出呐喊微音,体现抗日战争时期南翔知识面分子在黑暗中奋起斗争精神。

    “绘月”使人想到明月当空,月光透过廊窗在墙壁上留下倩影的夜景。

    “鸢飞鱼跃轩”即喻此处可仰观飞鸟,俯视游鱼。

    总之,匾额既能概括园林景点意境,又能点明历史典故,还能使人欣赏书法艺术的美。

    古猗园的楹联,是对景区意境的具体描述和赞美。

    “不系舟”楹联:十分春水双檐影 百叶莲花七里香 (清)廖寿丰

    “南 亭”楹联: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清)叶长春

    “梅花厅”楹联:池馆清幽多逸趣 梅花冷处得香遍 陈从周

    古猗园诗词甚多。

    古代文人游览园林触景生情,诗情大发,他们给后人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为我们研究古典园林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参考资料:http://www.guyigarden.com:6001/cyx/news/gongyitese.jsp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