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相互谦让

    最经典的是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

    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处处讲求竞争的现代社会,似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

    主张谦让的人说“谦虚忍让不仅是修养好更是大智慧。”反对谦让的人说“谦让早就过时了。

    弱肉强食,竞争就该当仁不让。”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类似谦让的事情在你我身边似乎已很难发生了。

    无论是乘车、购物、排队、买票,还是与人合作、相处,优先考虑个人利益不仅是人性使然,也是现实生活所激发出的人生存的本能。

    梁实秋曾在一文中写道:“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

    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

    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

    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可惜并未发生多少实际的效果:今之孔融,并不多见。”难道谦让真的过时了吗?当然没有。

    谦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

    我们需要谦让精神,这个时代也呼唤谦让精神,今天,谦让不过时。

    清朝时,有一大户人家想垒一道院墙把自己与邻居家隔开。

    为墙基的位置,两家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大户人家虽财大气粗却因不如邻家子孙繁盛而吃了眼前亏,深感面子不保,马上给在京城做大官的儿子写家书一封,细述了家中烦恼,要求儿子快返乡想办法整治邻居一下,为家族捞回面子。

    这位在京高官见信后迅速给家中回了一封急信,信中语重心长地说明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并在信尾文采飞扬地写了四句话:“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大户人家见信后深受教育,迅速与邻家修好,并决定两家之间不再垒墙,永不隔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不是吃亏,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