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为什么中国古代写昭君的诗比较多

    原因一,政治意义不同

    当美女和政治沾边了,那么她就注定是名垂千古的。

    看古代四大美女中,要论政治意义的重大,西施和昭君最大。

    西施为了救自己的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节和生命,这种英雄大义的气质是古代女子少有的。

    昭君远嫁异域和亲,为汉朝的强大无疑是作出了重大贡献,当然还有些说昭君再汉宫得不到宠幸而出走边关,这里不论真实原因是什么,至少有那样一重重大的意义。

    再看貂蝉和杨玉环,一个是美女配英雄恨不能长相厮守,一个是红颜成祸水以至于国破家亡。

    两人只能成为诗人所哀咏的对象。

    站在吴国的立场上,某种程度上西施也是美人误国了。

    这点也有诗人提及。

    在政治因素里,昭君的形象最正面,西施其次。

    在中国古代,当公务员比现在还火,那么多的读书人上升只有一条渠道,就是当官。

    只有当官才能光宗耀祖,只有当官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男人爱论政治,那么对于四大美女中西施貂蝉的歌咏肯定是要偏多的。

    原因二,身世不同

    历史上和亲的女子多得是,但那大多数是皇族公主,可昭君是普通宫女。

    一个大人物做了一件大事,人们并没有太多的稀奇,可要是一个小人物干成了一件大事,那么必定是众人羡慕和尊敬的。

    西施的身世和昭君差不多,西施本来也是一个越溪女,后来却救了吴国,这种人生的沉浮也是诗人爱谈论的。

    例如“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昭君的身世不同是她能为众多世人歌咏的原因之一。

    原因三,昭君出塞的种种情绪容易引起共鸣与联想

    可以说从昭君被选中作为和亲的宫女到出塞一直到她的死和死后的评价都有诗可以写,都有话可以说。

    下面摘录部分诗歌佐证。

    王安石的“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李白的“昭君拂玉鞍,上马蹄红颜。”

    白居易的“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杜甫的“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庾信的“拭啼辞戚里,回顾望昭阳。

    镜失菱花影,钗除却月梁。

    围腰无一尺,垂泪有千行。

    绿衫承马汗,红袖拂秋霜。

    别曲真多恨,哀弦须更张。”和“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

    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

    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欧阳修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

    不管历来诗家写了多少诗歌,主题思想主要是写这几个方面的,一是昭君出塞的原因,二是昭君抱着琵琶嫁到匈奴旅途思乡,思国以及渴望和平的情绪引起诗人的联想和共鸣,三是对于昭君的评价。

    同西施一样,对于昭君死后评价有多种看法。

    然而昭君出塞的原因的争论和出塞过程空白的联想丰富了诗家写昭君的素材和感情,这是其它三位美女所无法企及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