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如何培养初中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

    如何培养初中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

    诗词是中国瑰丽的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赏析诗词不仅能感受到它昭示了五千年古国的文化底蕴,更对自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方式,是文学与艺术的源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是指初中生对古诗词的内容、形式、风格的鉴别与欣赏的能力,是初中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水平的综合反映。

    但同时,古诗词鉴赏也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那么,如何让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一、从诵读入诗境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诗歌富于音乐美,琅琅上口,悦耳动听,便于诵读。

    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一般来讲,古诗词诵读教学应包括整体把握、细节品味、完整诵读、课后巩固四个阶段。

    诵读是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读”,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诵读,感受古诗词中的节奏、意境和情感,为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古诗词的情韵奠定基础。

    读主要分为三种:音读、意读、情读。

    1.音读

    就是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字词的读音,初步理解古诗词,掌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感。

    通过对古诗词朗诵节奏的掌握,学生可以确切地理解作者寄寓于诗词中的喜悦、悲伤、抑郁、哀愁等不同的情感。

    2.意读

    就是在音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通过对诗词的进一步理解,深刻理解诗词表达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诗句的含义,真正读出诗词的气势。

    如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应读出诗中的恢弘气势;读《天净沙・秋思》时,应读出诗人惆怅、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情读

    就是让学生借助节奏、语感和对字词的理解,将自己从诗词中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并且结合自己的理解,在脑海中将诗词中的画面勾勒出来,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象生动情景的习惯,从而能够更好地领悟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走近诗人的生活

    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

    想要真正彻底地读懂一首古诗词,就必须了解它的作者。

    拉近学生和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和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

    每个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不同,他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如李白的诗。

    解读诗歌,诗人是个重要信息,平时要尽量多地了解与诗人有关的信息,尤其是处于时代变迁之际的诗人,如唐安史之乱前后的诗人、由北宋而进入南宋的词人等。

    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能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

    三、掌握一些诗词的基础知识,提高赏析能力

    1.体会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要领会一首古诗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

    (2)这些景物形象引发的作者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常见诗歌意象及其意义:月――思乡,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菊――隐逸、高洁、脱俗,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2.了解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

    作者在诗词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张养浩《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直接抒发对统治者连年征战或大兴土木,而无视人民疾苦的痛恨之情。

    (2)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借助于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3)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人写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

    (4)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

    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高初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关键在于平时积累。

    以课前3分钟为主阵地,开展古诗词鉴赏活动,在“说、读、听、写”训练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也渐渐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有了长进。

    因为多“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说”给每一位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也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听”让学生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写”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可以说,每日一诗,每天进行这样的训练会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总之,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只是初中语文能力培养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基础工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相信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正面引导作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