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古诗的格式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

    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

    志就是诗。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

    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

    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

    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

    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

    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

    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

    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

    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

    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

    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

    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

    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古诗词格式

    唐诗格律:

    * 五言绝句[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例词参考·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

    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 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 五言绝句 [平起式]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听 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

    * 七言绝句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 七言绝句[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

    ·例词参考·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 五言律诗 [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

    ·例词参考·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说明:此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 五言律诗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说明: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 七言律诗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律诗首句多为压韵)

    ·例词参考·

    书 愤 [宋]陆游

    昌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认堪仲伯间?

    说明:此七言律诗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 七言律诗 [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律诗首句多为压韵)

    ·例词参考·

    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长 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说明:此七言律诗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图片转帖自国学网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