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谈谈你对《今生今世》这首诗的理解

    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回望这位诗人的逃难岁月,应该就可以了解为什么他作了《今生今世》这首诗九九重阳节是个驱邪避难的日子,然而这并没有让余光中避开多少磨难,日寇的铁蹄很快地打碎了他欢乐的童年。

    1937年底,孙秀君这位外表看似柔弱的江南女子单独带着年仅9岁的儿子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

    为躲避日军的魔爪,母子俩曾躲进庙里的神龛内,两天两夜没吃没喝。

    然而日军的铁蹄就在神龛外嗒嗒作响。

    余光中清晰地记得――“火光中,凹凸分明,阴影深深,庄严中透出狞怒的佛像。

    火光抖动,每次牵动眉间和鼻沟的黑影,于是他的下颚向母亲臂间陷得更深。”颠沛流离的日子,余光中从头至尾与母亲相依为命,躲过了无数的炮火烽烟。

    逃难使余光中对母爱有更深切的理解。

    “她领着我逃难,母子共难,这也增加了母子的感情。

    所以我有可能是新诗人里面写母亲写得最多的一位了。”

    关于他与母亲的事迹还有很多连《乡愁》这首诗中的爱国情结与母亲的教育也是离不开

    余光中说:“我的乡愁,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

    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成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所以这样说来,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

    而在这之前。

    1958年,他的母亲逝世了。

    对于母亲的回忆我想余光中会记得这么一件事 1949年7月的一个夏日,他和母亲自厦门登船,在香港稍作停留后便前往台湾。

    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就在船离开码头时,母亲指着东方对他说,风浪的那一头就是台湾。

    “怎料得到,抗战的长魇也不过八年就还乡了,而这次流离,竟然‘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发。

    ’”“在二十一岁那年离开大陆,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然后我投入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

    而且一个人到了二十一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念念不忘,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从这首诗可见母亲对余光中的影响之大。

    这首诗用了很细腻的文笔刻录了自己对母亲深远的思念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