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诗歌在唐朝达到高峰
第一,在于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变革的推动。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革,促使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为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源泉,提供了新的材料,使唐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的广度与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而封建经济、政治的变革,把地主阶级内部与门阀世族相对立的庶族寒门集团推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成为唐代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力量,同时也是唐诗的主要作者。
社会变革还促成唐代物质生产的高度发达和国力的强盛,不仅为诗人的学习和写作提供了比较安定的环境,也有助于激发诗情。
第二,与唐代社会思想比较解放也有密切联系。
唐代诗人正处在封建历史发展蓬勃向上的高峰时期,其中大多数人又属于正在兴起的庶族地主阶层,因而对生活抱有较为积极、乐观的态度。
这种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发而为诗歌,就产生了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中普遍洋溢着的浪漫气息。
唐代社会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但经过社会变革,旧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新的矛盾尚未达到无法调和的程度,因而当时的知识分子比较敢于正视现实,致力于揭露社会的弊病以疗救社会,从而形成了唐诗发展中强有力的写实传统。
同时,当时的统治者对自己的统治抱有一定的信心,又需要协调矛盾以利于长治久安,所以在意识形态方面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
这对于解除人们的思想束缚,促进诗歌创作的自由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唐诗的兴盛,也是唐代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产物。
唐以前,门阀世族垄断文化,文学创作几乎成了少数特权者手中消遣的工具。
唐以后,这种局面打破了,一般寒素家庭出身的士人都走上读书应举的道路,甚至更下层的群众也多少有点接触文化的机会。
这必然会给诗歌创作带来新的生命力。
唐代各种文艺样式的充分发展,也给予诗歌以多方面的影响。
如王维的山水诗被称作“诗中有画”。
至于唐代诗赋取士制度的推行和统治者的倡导文学,这本身就是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一个标志,当然又会反作用于诗歌创作。
第四,唐诗的巨大成就,又是唐代诗人多方面地批判继承文学遗产,推陈出新的结果。
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从《诗经》开始到唐代,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如《诗经》的写实传统、《楚辞》的浪漫气息、汉魏古诗的“风骨”……无一不为唐诗所充分吸收。
但唐诗对待文学遗产,并非无批判地兼收并蓄,而是有所选择,有所扬弃。
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提到“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吾师”,一方面要反对“伪体”,一方面要广泛学习,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这也是唐诗能够跨越传统、大大向前发展一步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