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天涯孤旅怎么样

    作者:oscar 如果你是从《代自序天涯孤旅》看起,你会看到一个也许迎面朝你走来、也许转身离你前行的诗人。

    这是一个有文字洁癖的诗人,我赞之为“自言高洁,内有善性清明之质”。

    记得我曾越俎代庖地把这篇序文发给新结识的旅友、一位大学的计算机系教师看,看完她惊呼:原来文字还可以这么美! 如果你要接着追寻诗人的足迹,你可以接着看《荆山玉》。

    这篇我形容为“大珠小珠落玉盘”、读后令人齿颊留香的妙文,居然是作者十六七岁的少作!那么,作者将写作视为一生的追求,也就不难理解了。

    《秋》,《风花雪月》,也各有诗意。

    更多的诗意,在读者你的心里了,希望那些文字如水珠,滑过你心里的那片碧荷,给你带来流动和清凉。

    如果你从开篇《洛夫听蝉》看起,你会看到一个解人。

    听解人妙解,如看花儿层层绽放,或疾或徐,或莞尔或蹙眉。

    《顾城看云》、《沉哀:戴望舒的爱和诗》、《中外小诗之初步比较》、《<断肠集序>:色如春花,命如秋叶》、《管锥钱锺书》、《花蕊夫人诗词:簪花妙格墨流香》等篇里,你都能看到那些前人的文字之结,如何在作者这位知音的手里舒舒脱落。

    如果你是一位爱思考的读者,那么,你一定也想过理想、爱情、幸福、老死这样的终极命题。

    《无爱情论》、《论幸福》、《说理想》、《忘记》、《枯杨生华》和《当我年老时》,让你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哲思和选择。

    如果你也是一位爱行走的旅人,那么,你将很荣幸有作者这位超导(super-guide)伴你行走在山程水驿间。

    也许,人人都到过天下第一幽的青城山,可是,读完《青城偶像》,你会惭愧你曾是那么肤浅的青城客。

    超导也是深情的旅人,请跟着他继续在文字里神游吧,《迎祥寺今昔》、《皇泽寺61千佛崖61剑门关》、《蜀道印象》…… 是深情的旅人,也是多情的恋人。

    对作者而言,书房是他的后宫,山水花草是他的爱恋,而一饮一啄是他常赴常新常相惜的约会。

    读完《谈恋爱当如油酥花仁》,你没准会留下吃花生米即条件反射的后遗症;《成都粉子与汤圆》、《叶儿粑》……食物若有情有知,该庆幸曾为作者口中食了。

    偶尔,作者也扮一回顽童。

    你看《馒头》里他几次三番锲而不舍地实验,终于蒸制成功;你看《咖喱沙司》里他记叙详实的在2008年4月17日创制的那道“珊瑚西兰花”;你看他《对读<袖珍神学>与<魔鬼辞典>》《伪书<普希金秘密日记>中的一则书话》里的那个仿佛能看透皇帝的新装的那个稚气,和庖丁解牛般的得意劲儿;你再看《<观众生业缘品>道“无间”》文末的那个“也不枉他老人家(地藏菩萨——本文作者按)苦口婆心一片”——如果你因为这些而莞尔解颐,也就不枉作者偶发童心烂漫了。

    顽童的心性中,作者还是严肃的学者呢。

    但是,不要因此而错认作者已迂酸不堪、垂垂老矣!很多同学第一反应就如此,作者简直要哭笑不得,可见所谓“国学”“学院派”之类的标签如今有多么臭名昭著了。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提要》、《赵孟頫书<道德经>》、《三本<春及堂诗集>》、《神话》……也许可以帮你纠正一下这样的偏见,还学问一个朗朗清明之身。

    口水满天飞的浅阅读时代,如果你看《南周》之类的时评看到头晕,那么,我建议你来欣赏一下作者这位不同的批评家的笔墨,看看《朱大可、余秋雨、于丹的伪精英话语之共性与延续性》、《谁在为乐山抹黑》等文;如果豆瓣的文艺腔疲乏了你的味蕾,那么,《音乐欣赏三境界》、《海岩剧:主旋律与爱情童话的浪漫交响》或许可以换一下你的口味。

    但是,正如作者所说,任何时代都不缺批评家,所以,批评的文字他是不愿多为的。

    其实,絮絮叨叨了那么多,作者真正的身份,在我看来,其实他是一位真正爱书、懂书之人,是书的真正的知音。

    请到《书、书话、书评之我见》、《书名与序跋的无谓》、《诗人是饿不死的》这几篇短文里,去领略他的风骨气度吧! 合书释卷望天涯,在这漫漫孤旅里,有缘的路人,也许也可以在其中的某一段,相视而笑、结伴而行吧! (《天涯孤旅——林赶秋文选》,林赶秋著,2010年8月BOD一版。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