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介子推”的诗有什么
发布者:金同一2019-12-18
1、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2、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3、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4、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内容拓展:
1、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
死后葬于介休绵山。
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2、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宵小之徒视之为迂腐,然则体现了正道之义。
介子推的行为并非忠君而是爱国,以后世儒家评价必为"忠君之典范",而成为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这实在是对介子推之毁誉啊!以后人的价值观将其行为定义为迂腐愚昧是错误的,即使在今天忠于国家也是应当提倡的。
介子推不言禄的行为也是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体现,正因为如此,黄庭坚赞叹道"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宋·黄庭坚《清明》)。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割股食君"实乃"食国",正是中华民族正道爱国传统美德的体现;在介子推身上蕴涵着对祖国的深沉赤诚的爱恋之情。
晋献公嬖骊姬,杀申生,昏于家,乱于国,而重耳则成为振兴晋国的希望。
介子推的行为是他笃信爱晋国须爱重耳的自然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