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酒桌上说话的技巧有哪些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

    “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

    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朋友聚会,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可以有助于您求人交际的成功。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

    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惟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

    把握大局

    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

    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

    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

    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

    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

    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颜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本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颜观色。

    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的内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锋芒渐露,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显露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事情办成功,别忘谢神灵

    你如同去西天取经的唐僧,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般险,经受万种难,终于来到大雷音寺,取得真经成就了功名——你也把该求的人求了,该办的事办妥了。

    一句话,你成功了。

    你终于可以轻松一下,把绷紧的神经放下。

    毕竟,一切都办妥当了,无需再担心了。

    你是否觉得少点什么,还有什么事没有做。

    求神拜佛的人,在如愿以偿时,常会携带香火供品,去庙里神佛前表示谢意,感谢他们的暗中保佑。

    而我国古代金榜题名的书生,也通常衣锦还乡,举行“谢师礼”。

    我们在社会上,在人际交往中,是不是也该学会这样做。

    我们大多数人的弊病在于:用人前好话说尽千千万万;事成后,半句问候也不言。

    让人觉得世态炎凉,伤透了被求者的心,让他以后对登门相求者,不肯轻易应诺。

    “兔死狗烹”这种打猎的规则,不能用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

    当你事成后,抽机会,找个时间,去对向你提供帮助的人进行感谢。

    这种做法,会让当事人心里暖烘烘的,眼里酸溜溜的。

    做事留有回旋的余地。

    感谢暗中保佑你的神佛,是为了日后有困难再呼“神啊,救我!”时,有神会来。

    不会任你叫破喉咙,神佛也不会凡心大动。

    佛经上说的“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缘,是你自己去交结。

    天上不会掉馅饼,神佛也不会乱结缘。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大街上,两人打架,如果这两个人和你没有关系,你会站在一边围观,如果是你的亲人、朋友,你会上前帮忙。

    求人时也一样。

    不会求的人,只求一次,下次再去,常是碰得鼻青脸肿;会求人的人,总有扇门在为你打开。

    所以说,事成后登门致谢,不是无关紧要的一环,它对你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登门致谢,不同于有事相求,你不必重“礼”相加,多送几顶“高帽子”,多说几句奉承话,温暖一下他的心,就够了。

    人们常说:“给你一点阳光就灿烂,给你点风你就转。”给人几句好话,记忆深刻,一切好办。

    你表示谢意,可以这样做:开门见山地表示谢意,“那件事多亏了你从中帮忙,如今都办成了,我特意感谢您来啦!”一句话,让对方心中阳光灿烂,话题由此发挥,少了丝功利,多了份悠闲,彼此更容易沟通。

    你还可以这么说,“你看,上次让您帮忙,没少麻烦了您,如今事情办得差不多了,我心里却总觉得过意不去。

    这不,今天过来跟您坐一坐,聊一聊……”相信,听了你的话,他的心会很快被你捕获。

    人际交往中,话怎么漂亮怎么说,事怎样得体怎样做。

    成功后的相处,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说不定,你还常有意外收获。

    被求者。

    感动之余,有时会不用你相求,主动为你解决困难。

    现在指点你几招,透露一下内幕——这很正常,你已经赢得他或她的信任,成为他或她的朋友。

    “败不馁,胜不骄。”你要注意,你是去登门表示谢意,不是去炫耀自己,找点心理平衡:求你时,我低声下气装孙子,你大爷似的。

    现在我不求你了,用不着装孙子了。

    让你瞧你爷爷我的架子,出口恶气。

    这种做法,在人际交往中是万万要不得的。

    这样做的话,你有100扇门,也会让你堵死100扇——你的恶名传出,原来本可以为你打开的门,也悄然关闭。

    可以不客气地说:你是自掘坟墓,自找死路。

    “花花轿子人抬人”,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原则。

    你给我方便,我才给你方便。

    赌气,没有什么好处。

    你要记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会用到什么人。

    因此,求人办事成功后,你要懂得收敛住自己的得意自满,老是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高,跌下来会摔得更惨。

    把自己的起点定低些,把终点定远些,这是最好的方式。

    在人际交往、求人帮忙时,口常开,嘴要甜,目光要长远。

    虽不能包你百求百应,也可以向你保证,你比别的人更受欢迎。

    说话是门技巧,求人是门学问。

    只有运用得当,你的学问才能深厚、宽广。

    “马好在腿上,人好在嘴上。”临渴掘井的傻事是每个人都曾做过的。

    “饮水思源水长流”,吃果要不忘种树人。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这篇大文章,值得我们每个人静下心来,考虑揣摩一番。

    天圆地方、世间万物都有其内在规律。

    循序渐进,按部就班。

    求人办事,请人帮忙,凭一条软舌,两张薄唇,口吐莲花,助你在社会中驰骋。

    “画龙点睛”是说画龙时,最后才点眼睛,因为眼睛画好了,龙才栩栩如生,如同真的。

    点不好,就是败笔,整条龙就没有生气。

    同样,事情办成功后向援助者表示谢意是你整篇文章的最后一笔。

    好话说了很多,这几句也别太在乎。

    “过河不拆桥”,“卸磨不杀驴”,这才是求人办事之道。

    “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某些事,你正儿八经地去相求,可能还办不成,而在你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却不经意地成功了。

    你有过这种经历吗?事后去致谢常会产生这种效果。

    这绝非偶然,里面含有很多的因素,值得我们体味一番。

    生活中有许多人老是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做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

    此类人大多数会被人抛弃,没有人愿意再给他帮忙;而他去施恩,大概也没有人愿意领受他的情。

    须知“天下没有一次性的人情”,多数情形下我们要做回头客。

    一个人如果没有人情味,是永远玩不了“事后施谢”这看似简单实则微妙的人情技术的。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沙漠里,濒临死亡时的一杯救命水,远胜于平时的一桶水。

    别人帮助你,完成了你的所托,于情于理,你应该去表示一下你的心意。

    不要以“实用型”的眼光来看待人情。

    认为所谓的“人情”便是你送我一瓶酒,我给你几块钱。

    你帮了我的忙,我给你说了好话送了重礼。

    如同借债还钱,彼此两不相欠。

    何必搞得那么复杂。

    我们常说“再一再二不再三”,“兴你不仁,休怪我无义”。

    就是说你不懂得人情事故,做事没有人情味,我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你,我已经帮过你,已经仁至义尽了,你却“坦然受之”,认为“理所应该”,那么我这“小庙”也不伺候你这尊“贵神”了。

    逢年过节,一句小小的问候,或打电话,或传呼。

    一张小小的卡片,捎去浓浓的情义,让帮助过你的人对你产生特殊的感情,不必日后万,一有事相求时,如同狗咬刺谓无从下口。

    在人际交往中,见到有表示感谢的机会,要立刻扑上去。

    须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人情是财富,人际关系的最基本的目的和技巧就是结人情,有人缘。

    要注意情意,方能左右逢源。

    求人帮忙是被动的,事成之后谢恩是主动的。

    如果你让别人觉得你会办事,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你自己开口。

    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懂得有恩必报有关。

    有恩必报,别人才不担心你忘恩负义。

    良好的信誉传出,求人办事当然变得容易。

    不划算的生意,商家不做;没有好处的事,没有人去做。

    谢恩,又不是得罪人的事,只是让你利用一张嘴,说些奉承话语,做到锦上添花。

    为日后的举动,做好准备,又何乐而不为呢?

    事后谢恩是人情关系中最为精明的一招。

    为人乖巧伶俐,做事多长眼色,谁都喜欢。

    而精明的人并不止于此,他善于把蛋糕做大,甚至造成错觉,像神通的魔术师。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人际交往中,关于求人办事时说话步骤的技巧把握好了,做事做得妙了,会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1)求人办事者说话,少不了事前准备。

    事先准备好,让你成竹在胸,话说得就动听。

    (2)求人时话说得笼统,被拒绝时面子上才过得去。

    (3)求人办事说话少些功利,多些诚意实意,“万事诚为本”。

    (4)装孙子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当孙子不想做爷。

    (5)战场上没有常胜的将军,赌场上没有常赢的庄家,交际场上没有不失败的交际者。

    求人办事的“敲门砖”

    在向别人提出要求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使用礼貌语言手段,维护对方的面子,照顾人家的意愿。

    彬彬有礼的语言是最好的敲门砖,可以讲究分寸,让对方不经意之间,向你敞开心扉。

    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教你这些“敲门砖”的具体用法。

    1.间接法

    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例如使用能愿动词、疑问句等)以商量的口气把有关请求提出来,显得比较婉转一些,令人比较容易接受。

    例如:

    你能否尽快替我把这事办一下?

    (比较:尽快替我把这事办一下!)

    通过比较。

    我们不难看出,间接的表达方式要比直接的表达方式礼貌得多,因而更容易得到对方帮助或认可。

    2.缓言法

    借助插入语、附加问句、程度副词、状语从句及有关句型等来减轻话语的压力,避免唐突,充分维护对方的面子。

    例如:

    不知你可不可以把这封信带给他?

    (比较:把这封信带给他!)

    我们可以发现,语言中有许多缓冲词语,只要使用得当,就会大大缓和说话的语气。

    3.悲观法

    通过流露不太相信能成功的想法把请求、建议等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

    例如:

    你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你去一趟。

    在请求别人帮忙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条件或意愿,那就不要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有分寸。

    4.缩小法

    尽量把自己的要求说得很小,以便对方顺利接受,满足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例如:

    你帮我解决这一步就可以了,其余的我自己想办法。

    我们确实经常发现,人们在提出某些请求时往往会把大事说小,这并不是变着法儿使唤人,而是适当减轻给别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使自己便于启齿。

    5.谦恭法

    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

    例如:

    您老就不要推辞了,弟子们都在恭候呢!

    请求别人帮助,最为传统的做法是尽量表示虔敬,使人家感到倍受尊重,乐于从命。

    6.知错法

    首先讲明自己知道不该提出某个要求,然后说明为实情所迫不得不讲出来,令人感到实出无奈。

    例如:

    真不该在这个时候打扰您,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麻烦您一下。

    在人际交往中,要知道在有的时候、有些场合打扰别人是不合适的、不礼貌的,但有时又不得不麻烦人家,这就应当表示知道不妥,求得人家的谅解,以免显得冒失。

    7.体谅法

    首先说明自己了解并体谅对方的心情,再把自己的要求或想法表达出来。

    例如:

    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裕,不过实在没办法,只好向你借一借。

    求人的重要原则就是充分体谅别人,这不仅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而且要在言语当中表示出来。

    8.迟疑法

    首先讲明自己本不情愿打扰对方,然后再把有关要求等讲出来,以缓和讲话语气。

    例如:

    这件事我实在不想多提,可你一直忘了替我办。

    在提出要求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自己本来不愿开口,这样就会显得自己比较有涵养。

    9.述因法

    在提出请求时把具体原因讲出来,使对方感到很有道理,应该给予帮助。

    例如:

    隔行如隔山,我一点也不知道人家那边的规矩。

    你是内行,就替我办了吧!

    在提出请求时,如果把有关理由讲清楚,就会显得合乎情理,令人欣然接受。

    10.乞谅法

    首先表示请求对方谅解,然后再把自己的愿望或请求等表达出来,以免过于唐突。

    例如:

    恕我冒昧,这次又来麻烦你了。

    请求别人原谅,这是礼貌语言交际最有效的方法。

    人们常常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交流,显得比较友好、和谐。

    11.被动语态法

    通过使用被动句式避免提及施事者,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显得婉转一些。

    例如:

    如果事情成了,不会让您自操心的。

    (比较:如果按时完成,我就奖励你。

    12.不定代词法

    使用不定代词代替“你”或“我”,把有关话语听上去稍微平和一些。

    点名道姓叫人家干这于那,或者强调自己必须如何如何,这常常是不怎么礼貌的。

    如果换用一些不定代词,就会显得较为礼貌。

    13.复数代词法

    使用“我们”代替“我”,把自己的看法、意见、决定等表达出来,以免显得主观武断。

    例如:

    我们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来找您的。

    (意见:这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在现代交往中,利用“我们”代替“我”是比较常用的礼貌表达方法。

    在政治活动、外交事务、学术交流、商务交往中,使用更为广泛。

    14.谦称法

    在表达有关意思等时不用“我”而使用其他比较谦虚的自我称呼,以免盛气凌人,令人反感。

    例如:

    晚辈失礼了,这点小事还来打扰先生。

    表示谦虚,这也是礼貌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尤其需要如此。

    15.视点推远法

    在表达有关意思时使用五指代词等把时间、地点等方面的视点推远。

    例如:

    那种事情费不了你多大劲儿。

    细细体会,使用远指代词比使用近指代词显得婉转一些。

    16.陈述常规法

    就是在表达有关意思时仅仅把有关规定讲述一下,而不使用直接指明对方的话语。

    例如:

    上头规定这事由你负责,所以我非求你不可。

    在为公务求人时,陈述定规是一种比较通行的做法。

    这比以个人的口气发号施令要礼貌得多。

    在平常表示规劝的时候,这种方法有时也很好。

    17.感激法

    在提出请求、愿望等时,表示自己将对人家非常感激,并且会铭记人家所做的一切。

    例如:

    如蒙鼎力相助,我们将不胜感激。

    你的大恩大德,我们终生不忘。

    尊重别人的劳动,特别是重视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这是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原则,应该在语言中表达出来。

    18.暗示法

    通过旁敲侧击的说话方式,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以免直接驱使对方,令人感到面子难下。

    例如:

    我要出差半个月,我养的那些花没人浇水,就得枯死。

    (意即:你来帮我照看一下吧。

    请人做事,不必都要具体细细讲明。

    在很多情况下只要给对方一点儿暗示即可,这样就显得很自然。

    19.线索法

    通过提供有关线索,间接引导对方考虑自己的建议或请求,给双方都留下很大的余地。

    例如:

    我们公司离你家很近,几步路就到了。

    (意即:请你去一趟吧。

    借助话语线索间接向对方发出邀请或请求,常常比直接讲明心愿更为得体一些。

    20.预设法

    通过蕴含的前提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使对方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例如:

    这院子前几天是我打扫的。

    (意即:今天该你打扫了。

    这句话蕴含了一个前提,就是“这院子应该你我轮流打扫”。

    说话人没有把它直接说出来,则显得比较含蓄。

    21.淡化法

    有意使用轻描淡写的语言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使之更易接受,更有意味。

    例如:

    你帮我把这房间稍稍粉刷一下。

    (实际上需要彻底粉刷一下。

    在提出建议、做出评估时,如果根据对方心理特点适当压低调子,效果可能更佳。

    22.夸大法

    用夸张的方法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通过说明事情的难度等,求得对方的谅解。

    例如:

    我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意即: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在向对方表示歉意时,适当强调客观原因,可以表明并非主观不积极,因而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

    当然,这也要掌握好分寸,否则就会显得不实在。

    23.重言法

    借助同语反复的句式把有关解释、劝慰等表达出来,显得比较通情达理。

    例如:

    领导毕竟是领导。

    (意即:这事非你不行。

    类似的表达方式在日常交往中很常见,听起来非常自然。

    24.矛盾法

    就是使用自相矛盾的话语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

    例如:

    我本来不想跟你提这事,可还是提了。

    回答人家的问话,有时表示肯定不好,表示否定也不好,使用模棱两可的话比较合适。

    25.反语法

    使用反话来表示亲密的揶揄、暗暗的责备等,以免话语过分刻板,令人感到不太自在。

    例如:

    你真能开玩笑!

    (实际上对方不是开玩笑。

    朋友找你帮忙,看你多热心!

    (实际上他很冷漠。

    反语要是使用得当,可以打破僵局的语气,密切双方的关系,显得比较轻松愉悦。

    26.反问法

    通过反诘式修辞问句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免直陈己见,显得缺乏涵养。

    例如:

    我能怎么办呢?

    (比较:事情太糟了,我什么办法也没有。

    在有些语言场合,使用类似的疑问句确实比直陈胸臆要委婉得体一些。

    27.歧议法

    就是使用含有多种解释的话语,把有关看法混夹在多种意思中表达出来,以免直接与对方产生分歧。

    例如:

    这可是一种见仁见智的事情。

    (你说好也行,你说不好也行。

    对某件事发表意见,在不清楚对方观点或态度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随意表达。

    灵活一点,则可能更好些。

    28.含糊其辞法

    就是使用不点名道姓的办法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免叫人面子难下。

    例如:

    好像有人在上面卡我们。

    (比较:这事是你干的。

    在遇到有人故意刁难,请求对方高抬贵手时,不把事情点破,尽量照顾人家的面子,是非常有益的。

    29.笼而统之法

    就是使用笼而统之的话把有关建议或要求表达出来,避免吆来喝去,令人反感。

    例如:

    这里需要盖个章子。

    (意即:请你在这里盖个章子。

    救人一难,胜造七级浮屠。

    (意即:你救我一难。

    叫人做事,有时只要讲讲必要性就可以了。

    如果加一点鼓励的词语,效果则更好。

    30.不言自明法

    就是使用说半句的方法把有关想法或要求表达出来,做到点到为止。

    例如:

    我们公司已经半年没有发工资了,你们一下子收这么多卫生费……

    直截了当阻止别人做某些事是颇为令人恼火的。

    有时只要把不好的可能性稍稍点一点,人家就很明白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