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的著名人物
1、王符
王符(约85年~约163年),字节信,汉族,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
王符一生隐居著书,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
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
王符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犀利,至今读其作仍给人一种淋漓畅快的感觉。
他所属文学时期是秦汉文学,同期作家有张衡、荀悦、马融等。
在文学上,王符主张文章以载“教训”,要“遂道术而崇德义”,批评当时学者“好语虚无之事,争著骈丽之文,以求见异于世”。
认为诗赋应“颂善丑之德,泄哀乐之情”,要“温雅以广文,兴喻以尽意”,批评当时文人“苟为饶辩屈蹇之辞,竞陈诬罔无然之事,以索见怪于世”(《务本》)。
《潜夫论》基本上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
他总结三代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以此立论,批评东汉后期政治弊端,是非明确,内容切实,说理透辟,指斥尖锐。
由于辞赋的影响,东汉政论“往往以单行之语,运排偶之词,而奇偶相生,致文体迥殊于西汉”(刘师培《论文杂记》)。
《潜夫论》几乎通篇排偶,遣词骈俪,相当突出地表现着东汉后期政论散文的骈化趋势,渐启建安盛行的华丽之风。
《潜夫论》有清人汪继培笺注本。
2、张炳麟
张炳麟,字瑞卿,今甘肃省镇原县城关镇张东庄人。
生于同治四年(1855年)。
自幼家庭贫寒,祖上以农为业,勤俭持家,勉强维持一家生计。
受家庭熏陶,炳麟脚勤手快,读书之余,帮助父母忙碌农事家务,甚得父母宠爱。
父亲克服重重困难,节衣缩食,供他入塾求学。
他天资聪颖,学而不厌。
刻苦认真,成绩优异,于光绪年间考中廪生后,即赴固原(今属宁夏)教私塾谋生,呕心沥血十余年,教授生徒数百,名重一方,颇受尊敬爱戴。
1903年,在上海《苏报》上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在固原设帐授业期间,结识清武将董福祥。
通过接触交往,董福祥十分赏识张炳麟的才学人品,厚礼相待,并聘他教授自己的两个儿子。
民国九年返回故里,在家乡以书画颐情,求其书画者络绎不绝。
他借前人诗句“老妻磨墨儿牵纸,门前索画胜催租”发出慨叹。
在清贫潦倒中,度过晚年。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卒于家,终年六十八岁。
张炳麟擅长书画,尤善竹兰。
书法刚劲、潇洒、秀丽、有力。
墨竹风、晴、雨、露分明。
竹杆直斜适中,竹叶稀疏合度,使人赏心悦目,见者爱不释手,驰名平、庆、固原地区。
今镇原以其墨迹为珍宝收藏。
3、胡奋
胡奋(?―288年),字玄威,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南)人,曹魏车骑将军、阴密侯胡遵之子,西晋将领、外戚。
胡奋性开朗,有谋略,少好武事。
早年效力军中,司马懿率军征讨公孙渊时,胡奋以平民身份随军出征,深受司马懿喜爱。
后拜官校尉,再出任徐州刺史。
与路蕃联合,平定匈奴刘猛叛乱。
建立赫赫军功,升任征南将军、散骑常侍。
胡奋晚年好读书学习,文章写得很好,名声大,而为官所到之处,口碑颇佳。
泰始末年,其女儿胡芳入选后宫,被晋武帝封为贵人。
因此,晋武帝对胡奋十分信任,先后官拜左仆射、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太康九年(288年),胡奋去世,追赠车骑将军,谥号壮。
4、张宸枢
张宸枢,字紫垣,号少堂,镇原县临泾乡祁庙村人。
生于同治五年(1866年),卒于1931年,终年65岁。
张宸枢敦厚精敏,勤学好问,少有声望,10岁即能赋诗作文,才名闻于邑里。
《六艺》、经传和诸子百家无不通习,擅长书法,善于词章。
光绪十四年(1885年)19岁举为乙酉科拔贡,同年中举,部选为庄浪县学训导,启迪后学。
他治学严谨,训导有方,每临抽查,均作掩卷提问,若回答有误或答对不出,则循循疏导,晓以大义,以励其志。
5、慕寿祺
慕寿祺,字子介,号少堂,是甘肃省镇原县平泉镇古城山人。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出生于书香门第。
其父实清朝光绪举人,历任宁夏固原学政、西宁教渝、宁灵厅教授达30年之久。
熟习教育,精通经史。
其兄寿褆,清朝宣统拔贡,陕西补用州同。
抗日战争爆发后,寿祺赞成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其思想成为省城兰州知名人士的代表。
他说:“共产学说创自马克思,继之以列宁,逐哄动全球。
后二十余年,共党全部来甘,所至之处不妄杀人,已而改称红军,其宗旨以联络中国国民党及各界一致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