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春节手抄报和古诗二首

    蟋蟀 《诗经·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

    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孟浩然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

    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

    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除夜二首 唐·姚合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

    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除夜 唐·卢仝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

    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春节的来历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

    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

    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

    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手抄报和古诗二首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