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古代的时候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

祭天。
祭天作为人类祈求神灵赐福攘灾的一种文化行为,曾经是中国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至清末,一直举行祭天典礼,绵延约五千余年,可谓渊远流长。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0年),是按照中国传统礼仪制度建立的国家祭坛。
自明永乐十九年起始,共有22位皇帝亲御天坛,向皇天上帝顶礼膜拜,虔诚祭祀。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废除祭天祀典,并与1918年改天坛为公园。
祭天典礼延续了约五千年。
祭天礼仪即从历史角度系统介绍中国古代的祭天礼仪,展示中国的祭天历史即中国古代的祭天文化。
扩展资料
天坛重修后,盛京当地官员才将天坛的维修保护重视起来,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东巡时,皆亲谒天坛,盛京官员每年都按时在天坛举行祭祀活动。
光绪二十八年(1902)沙俄入侵盛京,对盛京城内各处烧杀抢掠,天坛也难逃厄运。
此后,象征着清朝天子与天地之间沟通桥梁的天坛,渐渐隐没在历史的硝烟之中。
到了1924年,由于没人维护,天坛彻底坍塌毁坏,被附近村民占为农田。
1962年,当地生产队将天坛剩余土堆推平,辟为菜地,天坛遗址再难寻到。
最后一次冬至天坛祭天,是在1914年冬至,袁世凯举行了隆重的祭天仪式,这可以说是为他策划中的登基称帝做了一次彩排。
尽管复辟帝制遭到了可耻失败,但在此之前,袁世凯希望通过天坛的祭天仪式唤起国人的拥戴。
当时许多国外记者对这次祭祀进行了拍摄报导,也为后来的世界遗产天坛记录了最后一次典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坛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