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华的艺术历程
积淀功底
从艺36年的王艺华出身于艺术世家,原籍万荣县集贤村。
环境的熏陶,耳濡目染,使他从小就对蒲剧艺术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和潜移默化的感悟。
12岁考入稷山戏校学艺,后调入运城地区蒲剧团。
他练功刻苦,勤学好问,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与众不同的是,他善于思考,对老师所教的内容总要认真琢磨、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并提出自己的艺术见解。
经过长期的艺术磨砺,王艺华逐步成长为扮相俊秀、唱做俱佳、戏路宽广、文武全才的优秀生角演员,其代表剧目有《会襄阳》(饰李洪恩)、《吕布与貂蝉》(饰吕布)、《闹龙宫》(饰孙悟空)、《三请樊梨花》(饰薛丁山)、《周仁献嫂》(饰周仁)等,成功地塑造了五十多个不同的艺术形象,先后在山西省振兴戏剧调演、山西省振兴蒲剧调演、山西省“两会一节”调演、文化部主办的秦晋豫金三角戏剧调演等大型调演活动中连获大奖,成为在戏剧界享有盛誉并有着深厚观众基础的栋梁之才。
折折精彩
1993年11月,王艺华在京“夺梅”的专场演出中,一连演了三个折子戏:在《黄鹤楼》中,王艺华扮演东吴大都督周瑜,他以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的唱腔,优美的功架、身段和台步,准确、细腻而洒脱的表演,尤其是配合人物心理活动运用自如的翎子功,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英武过人、战功卓著,却又傲慢自负、不可一世,而且心胸狭窄的军事统帅形象,被誉为“活周瑜”。
在《哭坟》一剧中,王艺华别具特色的稍子功看得观众如痴如醉。
对“哭贤妻哭得我肝肠寸断”的核心唱段,唱得情浓韵重,声泪俱下,观众则看得两泪涟涟,剧场一片唏嘘。
在《寇老西升堂》一剧中,王艺华以行云流水般的唱腔和对翅子功绝活、跃起旋转360度双飞跪等高难特技准确无误、恰到好处的运用,成功地刻画了一位不畏权贵、大义凛然、秉公执法、可敬可佩的古代清官形象。
同场三折戏,折折有绝活。
对不同年代、不同身份、性格迥异、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充分显示了王艺华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和塑造人物不凡的艺术功力,轰动了首都剧坛,得到高度评价,一举夺得第十一届全国戏剧梅花奖。
在天津举办的颁奖晚会安排了获奖演员联欢演出,其他演员演唱的都是选段或流行歌曲,惟独安排王艺华演出了浓缩、改编后的折子戏《黄鹤楼》,晚会组织者观后激动地说:“王艺华的《黄鹤楼》震动了整个晚会!”著名戏剧评论家刘乃崇、蒋健兰夫妇亲书“文武兼备,堪称大家;声情并茂,蒲苑之花”的条幅相赠。
戏戏火爆
夺梅折桂是王艺华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
他深知艺术创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他不断探索、拓宽自己的戏路,充实、丰富自己的表演剧目。
相继排演了《风流才子》、《男起解》、《巧凤》等剧目,进入了艺术创造的另一个高峰期。
1999年,王艺华主演的新编历史故事剧《清官寇准》,作为全省庆祝建国50周年献礼演出的压轴戏,在山西省演艺中心演出并大获成功,引起轰动。
观众被该剧那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剧情所感染,更为王艺华的精彩表演所倾倒: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剧场之内热气腾腾,在省城掀起了经久不息的蒲剧热,一下子捧回13个奖项,至今久演不衰。
王艺华勤奋敬业,乐于奉献。
他时时不忘是党和人民给了自己崇高的荣誉,时时牢记一个文艺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2003年春,非典型肺炎肆虐,各行各业“严防死守”,确保员工人身安全。
特殊时期,王艺华协助武俊英团长,一边抓非典防治,一边组织力量,创作了歌颂白衣天使不朽业绩和牺牲奉献精神的现代戏《天使之歌》,他与武俊英联袂主演并在最短时间内拍摄成蒲剧电视剧,于5月12日护士节在运城市电视台各个频道轮番播放,接着在山西省电视台连播4次,为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抗非一线的广大医护人员献上了一片浓浓的爱心,得到了各界的好评。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王艺华重排上演了革命现代戏《沙家浜》,他潜心研读剧本,认真借鉴老一代艺术家和兄弟剧种的成功经验,结合蒲剧的特点和自身条件,与导演一起确立表演基调:恰到好处地运用唱、做、念、打各种艺术手法,对英雄人物进行了精雕细刻,演出了剧种的特色和自己的艺术风格,演火了戏苑,成为河东大地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光大蒲剧
王艺华心系群众,一年四季和剧团演职人员一起上山下乡,将连台好戏送给城乡戏迷,而他自己每年的演出均在200场以上。
他热心公益事业,市艺术教育促进会成立时,他捐款千元,慷慨相助。
除了为群众送上好戏外,王艺华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注意为青年演员排戏,为新秀成长创造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他的得意门生郭安存、李晓芳等已经脱颖而出,在省市各类汇演中屡获大奖。
年届48岁的王艺华,现任运城市蒲剧团副团长。
他一边潜心研究艺术,着意为广大戏迷奉献更新更美的艺术作品,一边协助团长狠抓内部管理,为剧团的思想建设、剧目建设和队伍建设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