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急需“音乐欣赏课后感想”急需啊

    急需“音乐欣赏课后感想”急需啊

    我对音乐有广泛的爱好。

    各种音乐我都能接受。

    什么流行/古典/摇滚/民歌/说唱;或者说中国,外国我都能接受,只要符合我的心情就好,只要你愿意用心去倾听,每一段音乐你都能听出不同的感受。

    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轻音乐,或者纯音乐。

    那是没有杂质的音乐,那是天籁。

    至于交响乐呢,我接触的也很多,中央音乐频道几乎每天都有专场,可是很遗憾的是,我都很少用心去倾听。

    虽然没用心去倾听,但还是对交响乐有一定的了解,因为接触的多嘛!我现在在的学校军乐队,应该也算是交响乐团,我在里面打小鼓的,因为我的节奏感比较强。

    在军乐队我了解了不少交响乐的知识,懂得了不少的乐器。

    都是零接触的哦,体会自然深。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音乐可能是主观色彩最为浓厚的一种艺术了。

    同一首音乐,可能每个人听出来的内涵都不同,得到的感受也可能千差万别。

    不过,音乐作为人类共同欣赏的艺术,它的主观色彩里,还是有着共通的规律,比如我们说某支曲子或高昂雄壮,或轻松欢快,或优美抒情,等等。

    这就是我们共通的感受。

    我自己的感受是音乐最大的功效,就是能让人放松,能让人从那些或舒缓或高亢的旋律中浮想联翩,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特别是交响乐和一些抒情轻音乐,听来让人陶醉。

    要写对交响乐的感想,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交响乐。

    在我的记忆中,交响乐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吵”.听了大师的精彩演奏,这样的想法立刻就消失了,其实交响乐很有意思,里面可以夹杂各种动物的叫声,也可以描绘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的声音。

    只要用心体会,就能领悟到音乐大师的良苦用心和艺术造诣.他们的演奏让我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有声世界。

    其实交响乐不是中国的东西,它是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不过近百年。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外籍人士为主在上海和哈尔滨成立了两个交响乐团。

    新中国建立初期,建立了中央乐团、也就是国交的前身,之后相继成立了几个省市的乐团,为数也不多。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兴旺发展,各地纷纷建立交响乐团,已达数十个之多。

    但上演作品的绝大多数是外国的,新中国成立之前只有极少几个留学生在外国学习过交响乐的写作,写成的作品也极少。

    新中国成立之后,几所音乐院校设立了作曲系,并派出留苏学生,培养了一批专业作曲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改革开放以后,大批人才涌现、大量作品诞生,产生了一批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作品。

    这些资料我是从图书馆了解到的,像中央乐团的演出我也听过不少,特别令我喜欢和难忘的是《黄河的合唱》,中央乐团尽管历史不长,但是它的确是很优秀的乐团。

    新中国成立之后,几所音乐院校设立了作曲系,并派出留苏学生,培养了一批专业作曲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改革开放以后,大批人才涌现、大量作品诞生,产生了一批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作品。

    仅2001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就有121部交响乐作品参评、21部作品获奖,可以说取得了很大成绩,应该充分肯定。

    但由于创作思路、经济条件、作品水平等多方面原因,这些新作品被各交响乐团上演的却很少,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各乐团经常演出的绝大多数仍然是外国作品,仍然是外国人、外国作品、外国的音乐文化占据着中国的音乐舞台,所以我们中国得努力赶上啊,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我们有义务去感受它,我们有义务去推广它。

    很多人也许认为交响乐是“贵族”享受,自己不敢太多的接触,其实交响乐并不难懂,在交响乐应该放弃那些“过多的尊重”,也不需要“大胆”和“勇气”。

    你所要开始并坚持去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去听,再去听,用心去感受!和其他音乐一样,交响乐也能抒发人们的感情,而且感情可能比其他音乐表现得更加强烈。

    交响乐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又高于生活。

    很多题材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这样就拉进了艺术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交响乐让我认识到了协调与配合的重要性,试想如果演奏者中有一个分神,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相反,只有所有人都全力以赴,才能展现音乐的无穷魅力。

    同样,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讲求独立的时候,不能忘了合作。

    只有团结才能奏初更加优美的人生乐章。

    俄国作曲家一语切中要害“音乐欣赏的困难一般在于人们对音乐总是怀有过多的尊敬”。

    他认为首要的事情是“应当教他们热爱音乐”。

    对于交响音乐,其实并不存在懂与不懂。

    有了感受就是懂,不同的感受都是懂。

    面对那些早已逝去的音乐大师,你不必担心你的感受是否完全合乎原意。

    与其刻意的去考证,不如自由的去聆听。

    音乐对人原本就是完全开放的,因此具有无限的包容性。

    自由聆听、放飞思绪,你个性化的感受就是一次新的解读,又何尝不是对乐曲内涵的又一次丰富和扩展呢?你所感受的就是你所得到的,也是你与大师共同拥有的。

    你的感受并不需要得到别人的首肯,在音乐面前,人们都是平等的。

    平日里我最喜欢听贝多芬的《命运》,这首曲子一直存在我的MP3里,我一直不舍得删除。

    曲子里那急冲冲的扣门声及作者要“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就会使我马上联想到这样一幅画面:命运之神满目狰狞,手持权仗逼近贝多芬的小屋,贝多芬有所警觉,迅速的抓住一把长剑,命运开始扣门了,声音越来越响,最后门被撞开,贝多芬虽然被他弄成了耳疾.痢疾,但毫不退缩,坚定与命运做战:这是一场毫不喘息的战争,但最后,命运屈服了,贝多芬吹出了胜利的号角。

    《命运》整曲听起来激昂,紧张,但上述故事却不得不让人承认是属于奇幻范畴内的。

    一首诗这样写道(我认为它最能体现我对《命运》的感想了,引用一下)

    抬眼间 这变幻莫测的音符

    响彻耳畔

    驼铃似的歌声清敲清澈思绪

    此刻 我用心

    审视 这优美的旋律

    一种戈壁荒原的大漠风言

    一种行云流水的激扬浩荡

    装饰我的胸膛

    这西风猎猎的生命意志

    如鹰般敏捷

    闪烁出火焰的壮丽

    真想让他

    驾着岁月腾空

    载着理想飞翔

    这黄皮肤的脉搏

    跳动着博大情深的誓言

    弹奏着祈求和平的欢畅

    多少次在纷飞联想中

    感叹

    人生箴言

    生命是拼搏 是抗争

    是穿越黑夜 寻找黎明的眼睛

    是啊,如此的《命运》,我们能不倾听吗?本文代表了我对交响乐的一些浅显看法和感受。

    愿天下人享受交响乐的无穷乐趣,享受音乐的无穷快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