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曹操《短行歌》全诗

    曹操《短行歌》全诗

    《短歌行》一共有两首,

    一、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二、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珪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译文: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的两份。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蒙冤受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力。

    他被孔子所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百姓深受恩惠。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也非常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

    佯称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

    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第二首诗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

    两诗珠联璧合,庄重典雅,内容深厚,感情充沛,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于浓郁的抒情意境中,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充分显示了其雄深雅健的诗品。

    关于第一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

    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

    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

    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

    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

    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

    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至于第二首诗,学术界也难以确定其具体创作时间,只能大致推断为建安十七年(212)至二十二年(217)之间。

    自建安十六年(211)春正月汉献帝命曹操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后,又封曹植等诸子为侯。

    建安十七年(212)献帝特命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建安十九年(214)三月献帝七命魏公曹操位在诸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

    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献帝又加封曹操为魏王;建安二十二(217)夏四月,献帝又命魏王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

    ……冬十月,天子命王(曹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本,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

    随着权势的壮大,地盘的拓展,曹氏集团之外的人多疑曹操有代汉自立之心。

    当时东吴孙权瞅准时机遣使上表大说天命而称臣,意在促使曹操代,但曹操机敏地警觉到这是孙权的一个阴谋,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曹操深知功高震主之危,故赋这首《周西伯昌》表明心迹。

    2、作者资料: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