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春暮》(南宋曹豳)的赏析

    赏析:繁花凋谢,树阴绿浓,莺啼声渐渐消歇,春草池塘的蛙声开始热闹起来。

    诗人选择的几个物象,花落、绿阴、莺老、蛙鸣,无一不是暮春典型景况,通过这些,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的暮春全景。

    出自《春暮》,是宋代诗人曹豳(bīn)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曹豳(1170—1249)字西士,又字潜夫,号东畎,南宋瑞安曹村人。

    早年家道贫穷,少从乐清钱文子学。

    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

    此后为仕四十余年,沉沉浮浮,留给历史的始终是一位为官清正、正直敢言的爱国诗人。

    原文如下: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译文如下:

    没人去注意那门外纷纷飘落的红花,树木的枝条低垂,浓郁的绿阴,直铺向海角天涯。

    树上的黄莺儿啼声渐渐停下,春草芊芊,我独自站立在池塘边,听着青蛙不停地叫着,一片喧哗。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描写花、鸟、叶,衬托出“暮”字,点明题意。

    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消失了,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

    一番感叹,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

    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诗人对逝去的春光不存在伤感,而对将来的初夏,充满喜悦。

    于是,诗说对落花不去过问,对莺声的消失也不放在心上,因为繁花有绿阴来代替,莺啼有蛙鸣来代替。

    这四种景象,在暮春是同时存在的,诗人不是把它们简单地并列,而是两两对映,在情感上侧重于对后者的鉴赏,着重对后者的描绘。

    所以花落、莺老,诗对这类衰退的现象只是一笔带过,而说绿阴冉冉,似乎是一支画笔,把整个世界涂抹得苍翠欲滴;春草池塘,处处蛙鸣,诗人独立凝听,格外赏心。

    诗把这些新生的、充满活力的景物渲染得有声有色,使暮春别有一番情趣,诗人的心情便和盘托出,情趣横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暮

    《春暮》(南宋曹豳)的赏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