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如松这首诗的详解
发布者:李夕一2019-11-20
在明代,以李如松为代表的李家和以麻贵为代表的麻家被并誉为“东李西麻”,万历三大征,李如松指挥了一个半,攻,必克,战,必胜,综观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谙兵法,奇正相辅,一往无前,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平壤攻坚战石破天惊,碧蹄馆遭遇战打的气壮山河,龙山奇袭战一剑封喉,明史中称赞到:“将门有将,得无愧乎”。
他不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更谈不上知书达理,他桀骜不逊,待人粗鲁,但这些丝毫无损于他的成就与功勋,因为他是一个军人,一个智勇双全、顽强无畏的军人。
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击败了敌人,保卫了国家,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大明东征提督李如松赠朝鲜都休察使柳成龙:
〖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
四百年华已过,纵马驰骋之背影,依稀可见。
兄台所提的这首诗是我国大将李如松在率领大军包围平壤城之时作诗一首:
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探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不过很可惜,这是他的绝命诗,因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四月,鞑靼土蛮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追击,与数万鞑靼骑兵遭遇,李如松率所部三千余人浴血奋战,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卒年五十岁。
一代名将,血染沙场,马革裹尸。
我帮你意译一下吧:
将军作此诗时已至晚年,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又是一年春来我虽老心志犹在,这次锄妖(民族战争)未必能活着回来
谈笑间可以诚恳地说出这次出征可能并非胜算,虽说梦里时常惦记着策马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