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中西文学中存在的差异

    题目: 中西文学之比较

    作者: 余光中

    出处: 《比较文学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文学研究动态》编辑组 1982.6 52—72

    研究类型:平行研究

    思维梳理:造成中西文学相异的因素,可内在的和外在的。

    内在的属于思想,属于文化背景,外在的属于语言和文字。

    (一)思想:西方文化的三大因素—希腊神话,基督教义,近代科学,前二者决定了欧洲的古典文学。

    无论是古典神话或是中世纪的宗教,都令人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在宇宙的地位,与神的关系、身后的出处等。

    相形之下,中国文学欠缺神话或宗教的背景,从本质上说是人间的文学。

    当然中国文字里也有神话成分,例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共神触地等。

    但由于这些传说大半东零西碎,不成格局,亦不是互有关联的神话,加上这些传说散漫的传说在故事情节方面过于简单,中国正统的古典文学—诗和散文,始终未曾好好利用神话。

    至于宗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更没有什么地位。

    西方的诱惑,谴罚,拯救等观念并不存于中国想象之中。

    西方文学中的伟大冲突往往是人性中魔鬼与神的斗争,中国文学中人物冲突往往只是人伦的。

    由此,中国文学似乎敏于观察,富于感情。

    西方文学则强于驰骋想象,运用思想,是以中国古典文学长于短篇抒情诗和小品文,文学批评则散漫而无系统,戏剧的创造也比西方迟了几乎两千年。

    (二)文字语言:中国的文字富于弹性与持久性。

    原因在于虽历经变迁但由于素来比近邻各国文化高,外来语成分极小。

    欧洲文化交流频繁,因此各国文字很难保持纯粹性。

    其次,中国文字在文法上弹性也非常大,绝少因为文法而引起字形变化。

    不像西方的文法过分繁琐。

    又因为中文不是拼音文字,所以发音的变化并不影响字形而英文则因为发音的变化影响到拼法,而大大改变了。

    中国文法的弹性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表现得最为明显。

    英文文法中不可或缺的主词与动词,在中国古典诗中往往可以省去。

    中国诗的节奏形成是由于平仄的交错和句法的对照。

    西洋诗则依赖重音或长短音又或是定量之音节。

    中国的单音方块字天造地设宜于对仗,虽然英文也有讲究对称的,但天衣无缝的对仗任是西洋文字无能为力的。

    中国古典诗有一种圆融浑成,超乎时空的存在。

    评价:中西文学浩瀚如烟,任取一端,即便穷尽毕身精力,也不过略窥梗概而已。

    要将这么悠久而繁复的精神领域提纲挈领,谈何容易!要作一个简明的比较,在精神上必然牵涉到中西全面的文化背景,在形式上也不能不牵涉到中西各殊的语文特质,怎不令人望洋兴叹?作者余光中凭借诗人的直觉和学者的分析,将这么一个重大问题作了一个综合性陈述。

    他认为造成中西文学相异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其文化背景,作者重点从神话、宗教两个角度分析了中西文学的不同之处。

    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二是因为语言文字,作者强调了中国文字的弹性和文法的弹性。

    因为作者是诗人,所以他就文学类型中的诗歌,举例论证,充分说明中西诗文在音律、对称、节奏等方面的不同。

    中西文学中存在的差异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