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咏蝉的诗句

    《咏蝉》

    年代: 唐

    作者: 李百药

    清心自饮露,

    哀响乍吟风。

    未上华冠侧,

    先惊翳叶中。

    解释扩展

    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诗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有《齐史》。

    隋文帝时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

    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

    后归唐,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

    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

    曾受命修订五礼、律令。

    另外,据《安平县志》载:李百药及家族墓地遗址在今河北省安平县程油子乡寺店村南

    咏: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的方式,文体的一种。

    籍:通“借”

    垂緌饮清露:倒挂在树上吸吮着清甜(或美味)的甘露(或露水)。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人称道。

    虞世南画像

    首句“垂緌引清露”,“垂緌”是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息于高处,餐风饮露,故为“引清露”。

    这句写出了蝉的清华俊朗的特点。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

    “流响”写蝉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用一“出”字,将无形的声音传送写得可感可见。

    这句虽只对蝉声远传进行了描写,读者却已可窥蝉的高标逸韵。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递所致,诗人却别有会意,强调这是由于“居高”使然。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涵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权贵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真如俗话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

    两句中的“自”、“非”,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颇显大气。

    这两句看似写蝉,实则带有自况的意味,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内在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

    联系到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赞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虞世南此处表现出来的自信该不为过吧

    咏蝉的诗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