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诗的发展

    发展顺序: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发展历程如下:

    1、历史演变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2、汉代的古体诗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

    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

    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3、唐宋的近体诗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

    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

    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4、后期发展

    自元代开始,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曲、小说等其他形式。

    扩展资料: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流行的诗的定义是何其芳的定义:“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这说的是那个时代流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的定义,并且包含着何其芳对诗的形式美、格律美的强调。

    八十年代初,吕进提出了一个更为简洁的关于诗的定义:“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

    ”这个定义既有别于何其芳式的诗歌定义,也有别于新崛起的先锋派的诗歌定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诗歌

    诗的发展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