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概括史记故事中伍子胥的故事

    楚平王时期,伍子胥的老爸伍奢是楚国太子建的太傅,就是他的老师。

    太子建还有另一个老师,太子少傅,叫费无忌。

    这个费无忌大大地坏,不想辅佐太子,想要讨好平王。

    平王派他去秦国请为太子求妻联姻。

    他看秦国许过来的是个绝色美人,心里就有了小九九,对平王说这妞简直国色天香,您可以留给自己享用,以后给太子另外再娶。

    平王确实是个老色鬼,果然自己截胡了。

    费无忌因为这事有功,就离开太子改成给平王干活。

    但是他又担心太子迟早一天登基,会来收拾他,于是就在平王面前总说太子坏话。

    离间计起到了效果,太子被打发去守边境了。

    (关键元素:乱伦,淫乱,夺儿媳,《东周列国志》里还有偷梁换柱的计谋,为了掩人耳目,把秦女随从里一个姿色也不错的齐国女子嫁给了太子建)

    然而费无忌亡太子之心不死,继续日夜说打太子小报告,说他因为未婚妻被平王抢了,心里有怨恨,现在又在边境带兵,勾结外国人密谋造反呢,而太子太傅是谋士。

    平王信了,把太子太傅伍奢,也就是伍子胥老爹,召回来关了起来,然后又派人去杀太子,这人秘密地告诉太子,于是太子逃亡到宋国去了。

    (关键元素:离间计,争夺太子之位,《东周列国志》里就有秦女担心自己的地位,要平王另外立和她生的儿子为太子)

    伍奢除了伍子胥还有个大儿子,伍尚。

    费无忌对平王说,他这两个儿子都是厉害人物,斩草要除根,如果不一并干掉,将来是个大患。

    平王就召见伍尚和伍子胥,说来了饶你爸一名,如果不来,你爸就死定了。

    伍尚听了要去,伍子胥劝说,这明显是个圈套,为的是不留后患,我们不能白白去送去。

    不如一起跑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日后一定报仇雪恨。

    但是伍尚是个仁厚的人,他说我知道去了父亲也活不了,但是不去就更是明摆让父亲去死,这是不孝,如果日后还没能力报仇,那就不是苟且偷生,为天下人耻笑了吗。

    你快跑吧,你将来给父亲报仇,我去陪父亲死。

    于是伍子胥逃了,他打听到太子建在宋国,于是也去投奔了宋国。

    而伍奢和伍尚则被平王杀了。

    (关键元素:孝道,殉父难也是孝,是小节小义。

    苟且偷生、忍辱负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也是孝,是大谋。

    伍子胥哥哥并没有更多戏份,他的出场,似乎就是为了和伍子胥的孝做对比)

    宋国爆发内乱,太子建又跑到晋国。

    晋顷公让太子建回郑国当内应,灭掉郑国后封给太子建。

    事还没成,阴谋败露,太子建被郑定公杀掉了。

    (关键元素:农夫与蛇的故事。

    本来就已经是个悲剧人物,却因为恩将仇报,有更悲剧的结尾,以及悲剧的身后名。

    似乎一切都是交易)

    伍子胥带着太子的儿子公子胜又准备投奔吴国。

    在路过韶关时遭到追捕,幸好碰到好心渔夫帮助渡江才没被抓。

    之后一路讨饭到了吴国,跟了吴国公子光。

    (关键元素:伍子胥过韶关,伍子胥渡江的两个小故事。

    在《东周列国志》里有更精彩的小说式描写,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了头,碰到隐士高人可怜他的冤屈所以帮他改头换面,偷天换日地过关。

    并且文中宣传了古时的一种“愚义”,我创造的词,相对于“愚忠”。

    渡江时的渔夫,因为伍子胥说希望他不要告诉追兵他的行踪,便自溺了。

    施舍食物给他的守寡浣纱女,也自杀了。

    岂止为了朋友两肋插刀,简直可以为了萍水相逢的人,只因为自己的尊严与名誉,就舍弃生命。

    《东周列国志》中这种故事屡不鲜见,二桃杀三士的计谋为什么听着这么傻逼,居然能实现?因为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如此,一切为了尊严与名誉)

    伍子胥刚去没办法说得上话,不能左右吴国出兵灭楚。

    不过他发现公子光有心杀掉吴王僚自立为王,便介绍了刺客专诸给公子光,自己去种田了。

    后来楚平王挂了,新任楚昭王,就是当初被楚平王截胡的秦国美女生的儿子。

    吴王僚乘楚国国丧期间派兵攻打楚国,反而因为国内空虚,被公子光乘机派专诸刺杀了。

    于是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

    于是伍子胥发达了,协助上位有功,被召去和吴王共商国事。

    (关键元素:专诸献鱼。

    公子光阴养刺客专诸,乘着宴请吴王的时候,让专诸献鱼给吴王,然后用藏着鱼肚中的匕首刺杀了吴王。

    《东周列国志》这段故事很长,有专诸学特意学做鱼三月,另外有专诸的母亲为了让专诸没有后顾之忧,一心报公子光知遇之恩,而上吊自杀的故事。

    刺杀吴王所用匕首,即为齐名干将、莫邪的“鱼肠剑”)

    接下来的十年,吴国和楚国不停交战。

    伍子胥和孙武一起带领吴国军队一次次打败楚国,打下一座座城池。

    最后终于攻下了楚国的国都郢。

    楚昭王已经提前跑掉了。

    找不到昭王,楚平王也已经死了十年,伍子胥没处泄愤,便把平王掘墓开馆,尸体拖出来抽了几百鞭。

    有个楚国臣子,伍子胥曾经的老基友申包胥觉得伍子胥弃君叛国,鞭尸伤天害理,跑到秦王面前哭了七天七夜,要秦哀王派兵救救楚国,秦王实在拗不过,就出了兵。

    吴王阖闾在楚国打仗,本来一起在打仗的弟弟夫概偷偷跑回去自立为王了。

    吴王对秦国吃了败仗,又要对付内乱,就从楚国撤了兵。

    楚昭王也回到了郢都。

    (关键元素:伍子胥鞭尸。

    申包胥与伍子胥两人的对话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一种认为食君禄,君臣之分已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另一种认为贤明的君王可以追随,昏君就应该被抛弃。

    一个是保皇党,一个是革命党。

    在《东周列国志》里,这里还插播了一段孙武斩吴王宠姬训练宫女的小故事,不过史记里孙武的列传也只有这段故事。

    过了两年,吴王阖闾又派太子夫差再次攻打楚国时,楚昭王吓得干脆迁了都。

    至此伍子胥杀父大仇已得报,走向人生巅峰。

    (关键元素:木有。

    或者打不起躲得起。

    不过从楚昭王后来的事迹看,他也是个励志的典范,过了二十年后,他把那些当年跟着吴国屁股后头侵犯楚国的小国家,比如蔡国,给教训了一顿)

    后来吴王阖闾在攻打越国时受了伤,回来后挂了,儿子夫差即位。

    吴王夫差报了父仇,差点灭了越国,有点膨胀,又要乘着齐国内乱攻打齐国。

    伍子胥看出来越王勾践假意对吴称臣,实则卧薪尝胆,韬光养晦,迟早是个祸害,说齐国可以缓缓,先灭了越国才是正经事。

    但是夫差不重用伍子胥,他信任太宰伯嚭(也是老爸被楚王杀掉,逃到吴国来的),太宰伯嚭收了越国的贿赂,又和伍子胥有矛盾。

    伯嚭在夫差面前谗言,诬陷伍子胥暗通齐国,以致于伍子胥被夫差赐死。

    伍子胥临终遗言:把我的眼睛挂在吴东门上,我要看着越国从那里进来灭掉吴国。

    (关键元素:卧薪尝胆,勾践灭吴的前奏。

    伍子胥的三件大事:1.逃亡;2.灭楚鞭尸;3.临终遗言,描绘的人物性格非常一致,一个不拘小节,忍辱负重,豪气干云的大丈夫形象,是一个很现代的,有点功利有点现实的形象,似乎与当时的主流君子价值观不同。

    不过他的故事让人喜欢,不是因为与同时代的人对比,他显得更讨人喜欢,而是他的故事即使放在现代,依然会是相当吸引人的。

    在《史记 伍子胥列传》只有一节,但是在《东周列国志》中,这可是横跨了十二回,人物众多,多线并行的大故事。

    出来跑个龙套的配角,也可能是其他耳熟能详故事里的主角。

    摘《东周列国志》伍子胥死时的诗贴一下结尾,这样比较装逼一点:

    将军自幼称英武,磊落雄才越千古。

    一旦蒙谗杀父兄,襄流誓济吞荆楚。

    贯弓亡命欲何之?荥阳睢水空栖迟。

    昭关锁钥愁无翼,髦毛一夜成霜丝。

    浣女沉溪渔丈死,箫声吹入吴人耳。

    鱼肠作合定君臣,复为强兵进孙子。

    五战长驱据楚宫,君王含泪逃云中。

    掘墓鞭尸吐宿恨,精诚贯日生长虹。

    英雄再振匡吴业,夫椒一战栖强越。

    釜中鱼鳖宰夫手,纵虎归山还自啮。

    姑苏台上西施笑,谗臣称贺忠臣吊。

    可怜两世辅吴功,到头翻把属镂报!

    鸱夷激起钱塘潮,朝朝暮暮如呼号。

    吴越兴衰成往事,忠魂千古恨难消!

    概括史记故事中伍子胥的故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