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感悟古诗词的能力

    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效果比较好。

    一 积累鉴赏基本常识,

    1、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歌博大精深。

    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因盲目而被动。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演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让学生牢记诗歌发展的“一条线,两个点”。

    其次,还应对诗歌的格律知识有比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偶 、词牌、 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歌的特点:高度概括性、生动的形象、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 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掌握诗歌种类的特点,有助于整体上理解诗歌。

    如送别诗应注意谁送谁,表达的是依依不舍之情,或别后的思念。

    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战争诗和思乡诗,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借景抒情咏物言志诗多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咏物言志一是借景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一是借景物表达自己的品质。

    闺怨诗羁旅行役诗,一是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一是对出门在外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作为中学生应该着重掌握山水诗、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这几类诗。

    (1)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围,侧重于歌咏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李白、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

    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如王维的〈山居秋瞑〉,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会。

    比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3)边塞诗 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话报平安。

    ”反映戍边将士思亲的心曲。

    (4)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鉴赏这类诗歌,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5)咏史诗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 历史的感叹,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而表现作者历尽沧桑之后的沉思。

    蕴涵了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

    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感之情。

    3 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语言大致有这些类型:1 清新 其特点是选用语新颖 ,不在俗套。

    2 平淡 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其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 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4 明快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 含蓄 其特点是重在言行,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6 简洁 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还有铺陈、激越高亢、清婉秀丽、平易隽永、质朴与靡丽、精约与繁琐、典雅与平直、含蓄与直露、阳刚与阴柔、雄浑与清奇、自然与壮美、空灵与艰深、幽默与崇高等等。

    4 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

    我们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

    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 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

    岁寒三友(松 竹 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

    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5 表现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包括a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物咏怀、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用典等)。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 、铺垫、伏笔等。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画龙点睛、言此意彼、意在言外、曲笔逆笔、联想想象、语序倒置错位等。

    二 联系背景和作者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时代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

    如盛唐时代国势强盛,唐诗多有气势,思想上多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北宋王朝积贫积弱,故北宋词多苍凉悲壮。

    一般来说,北朝征战尚武,如《木兰诗》〈琅琊王歌辞〉;南朝艳情相思,如〈西洲曲〉写女子对心上人的长相思;唐朝题材多样,有希望建功立业的,如杨炯的〈从军行〉,反映边塞生活的,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献诗求引荐的,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唐末悯农恤民,如聂夷中的〈咏田家〉;宋人喜好理议,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卢梅坡的《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南宋多爱国篇,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宋明两朝多示义,如文天祥的《金陵驿》表现了自己一定能经受住血与火的生死考验,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精神。

    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虽然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但在同一社会背景下,诗人的不同际遇也会在诗歌中有不同的反映,这就表现出诗人的经历与境遇所决定的诗歌的特殊主题。

    如陶渊明的农耕与乞食,柳永的相思与艳情,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文天祥的四海奔波忧国忧民。

    由于作家的生浩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的格调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龋诗风含蓄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简味重;王维诗风的怡淡生动;王昌岭诗风的雄丽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激愤;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诗风的缠绵;李清照诗风的婉转凄凉;辛弃疾诗风豪迈雄壮;姜夔诗风的精心刻意、清妙高远等等。

    即使同一个作家也可能因为经历、心情、观察问题的角度等因素的不同而使他们会有不同的题材和风格,比如王维是盛唐时期典型的山水诗人但他也有边塞题材的力作--《使至塞上》传世;李清照是南渡时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但她也有怒目金刚式的作品--《夏日绝句》;苏轼是豪放派作家,但也不排除婉约之作,如《江城子乙酉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通篇如诉如泣,苏轼的《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扬花词》也抒发了幽怨缠绵的离愁别绪;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收复中原,这成了他的作品的主旋律,但他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闲适之作,如他的《请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未敢忘忧国,但他也有反映个人生活的作品传世,如《钗头凤》:“错,错,错!春如归,人空瘦。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一个成熟的作家,就象一个可以反串行当的优秀的戏剧演员一样,其作品风格可以是多样化的。

    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全面了解各个作家的风格,以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三 反复诵读 激发想象

    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 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图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

    1 首先要读懂字面内容,通过反复吟哦,体会其音乐美,进而体会其思想感情。

    诗的韵脚往往与诗的情感相映照,有些韵脚发音响亮,便于表达昂扬奋发、轻松明快的情绪;有些韵脚发音低微,常用与抒发忧郁、低沉、愁苦的感情。

    如杜甫的《闻官兵收河南河北》用“江阳”韵,读来明快流畅,表现的是极度欢喜之情。

    而他的另外一首诗《登高》用的是“灰堆”韵,读来低沉抑郁,表现的是悲苦感伤的心境。

    从诗歌的韵脚的特点,有时可以推知该诗的感情基调。

    2 要在读中抓关键词语。

    有些词语本身就带有喜怒哀乐等感情色彩,如“新、碧、轻、晴、香”等常常与快乐的心情相关,而“孤、独、冷、寒、霜”等常常表现愁苦之情。

    这些词能帮助读者体会诗情,如杜甫的《蜀相》中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之句。

    按说句中有“碧草”“春色”“黄鹂”等,该是写美好景色的。

    但一个“自”字,写出了碧草无人观赏,一个“空”字,点明了黄鹂的白白歌唱,两个字表现出浓重的凄凉孤寂之情,因而春色也就不再是美好的了,所以就不能认为这两句写的是春天美景。

    有些语句含意深刻,往往是主旨所在,抓住了它,就是找到了理解诗词之门的钥匙。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读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阑干。

    ”其中“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

    “独看”是事实,却从对方入笔,只写妻子“独看”鹿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鹿州,也包含其中。

    “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一个“独看”一个“双照”就这样对比着显示了诗的主旨:抒发了天下乱离的悲哀,渴望四海升平。

    3 要在读中弄懂典故。

    古人写诗词,有时遇到不便直说之处,或为了追求含蓄,往往用典。

    不了解这些典故,就很难理解诗词含义。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顾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姜夔的《扬州慢》也多处用典。

    4 要在读中由表及里,领悟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作者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当诗人用热情的眼光去看世界时,这世界便被涂上了一层诗人的感情色彩,它所描写的对象,就成了带有诗人感情色彩的对象。

    因此,读者可以从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逆知诗人内心的情绪。

    如宋人雷震有一首《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远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一首描写夏季山村风光的小诗。

    远山夕阳倒映在水草青青、碧波荡漾的池塘里。

    归村的牧童横骑在牛背上,自由自在地吹着短笛,虽然无腔无调,却也别有情趣。

    细细品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全诗清新优美,生活气息浓,是一幅优美的山村晚景图。

    而在这幅图中蕴含着的,是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山村风光的热爱。

    四 体会谴词造句的妙处

    语言是描绘事物,表现思想内容的最基本的手段。

    语言的好坏,关键在于谴词造句准确与否。

    卓越的作家总是善于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谴词造句,生动地表出事物的特征,深刻的表现出思想内容。

    如唐代齐己《早梅》中的句子“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

    其中犹以“一”字为佳,梅花开与百花之前,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与众梅,悄然而开,更突出了一个“早”字,极巧妙的照应了题目。

    又如宋代戴复古的《江村晚眺》:“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后两句写惊鸟飞入芦花之中的情景,连用“立”、“惊”、“入”三个动词,使得水鸟的动态、神情跃然纸上,为江村晚景平添了几分生气。

    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力求一字传神,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等。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品味这样的词语,这也是理解诗词的基本方法。

    五 鉴赏运用表现方法的妙处

    从作品的文字词语,我们知道了它写的是什么,而从作品的表现方法上,我们可以知道作家在如何写,弄清了如何写,也就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和领略写法的妙处了。

    平时要学生注意:诗词结构的技巧,每种修辞的效果,表达方式的作用,常见手法的妙处。

    如现代诗人李季的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对女主人公眼睛的描写:“一对大眼水汪汪,就像那露水珠儿草上淌。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眼睛喻作青草上的露珠,突出的表现了眼睛的水灵、明亮,从而描写出了香香的娇美。

    又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归,雨雪霏霏。

    ”这几句写的是从军出征的战士,归来时的所想所见。

    它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前面写征人踏上征途之时,正值丽春美景,而征人正含着生离死别的哀愁,那美景也不过是情同虚设罢了。

    春色愈美,愈是万分愁苦。

    这里以乐景衬哀情,收到了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

    后边写征人即将与家人团圆,其心中的喜乐可想而知,但偏偏又遇上了下雪的坏天气。

    天气愈坏,征人越感到好事多磨,就越感归家之可喜,这里以哀景衬乐情,收到了倍增其乐的艺术效果。

    又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请”中的双关,“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中的借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对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的倒装等各尽其妙。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感悟古诗词的能力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