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古时女神的名字
1、女娲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2、西王母瑶池
湖旁有一平台,传说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专门在此设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各路神仙便来向创世祖先西王母祝寿,热闹非凡。
“穆王于昆仑侧瑶池上,解西王母《穆天子传》”,而美猴王孙悟空则偷吃蟠桃,大闹天宫(《西游记》)均出于此。
距黑海不远处是《封神演义》中描写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
神秘而又海拔最高的西王母瑶池。
立有“西王母瑶池”纪念碑石。
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特别是台湾和港澳同胞,到此朝拜寻根者甚众。
触景生情,也确实感受到昆仑神话妙不可言的韵味。
3、后土
“后土”是上古原始母系社会在土地崇拜中对土地神只与女性崇拜的尊称,后来才把它神格化和人格化。
史籍不乏记载,正史查之有据。
但由于史籍记载简略、繁杂,且历代学者各有不尽相同的种种解释,今人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详述其渊源,众说纷坛,版本不一。
后土在道教体系神话中被列为四御/六御之一,与玉皇大帝管理天上相反,她是主宰大地之神。
她是一位女神,被人们称为地母,而玉皇大帝就被称为天公。
在为她建立的神庙里,人们把她塑造成一位端庄的女性,一般民众称她为后土娘娘。
人们相信,该神是农业获得丰收的保护神,还是生育之神、大地之神。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根本的国家,且人类长期蒙受着“天之所生,地之所养”的思想束缚,即形成了崇拜天、地的礼法。
4、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阳元女圣母大帝玄牝氏。
原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传授过兵法的女神,后经道教奉为高阶女仙与术数神。
虽然她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但她是一位深谙军事韬略,法术神通的正义之神,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各类古典小说之中,成为扶助英雄铲恶除暴的应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信仰中的地位重要,其信仰发源可追溯至先秦以前。
恭行天律,部领雷兵。
如有下界精邪,北阴午酉,出没岩穴,蟠踞山林,窥阚家庭,损伤人命,神威所到,一切扫除,福佑生人,肃清魔魅。
《云笈七签》云: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
九天为干金之象,性刚好动。
九天之方,可以扬兵布阵。
有《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经》等经书传世,以教化世人。
5、素女
素女,又称白水素女,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擅长鼓瑟的女神,她还是中国医家供奉的医疗女神。
她与黄帝同时,或言其擅长音乐。
素女的身份说法不一,有说是黄帝时期的臣属,也有说是黄帝的性学老师。
极有可能是二者合一:臣属也可是性学老师。
关于素女的第一个传说,是她曾以音乐造福生灵万物。
在中国文学史上,她的形象被定位为古代第一位鼓瑟的女乐师。
传说器乐制作大师庖牺氏制作的琴瑟有50弦
6、洛神
洛神即宓妃,是中国先秦神话中,黄河之神河伯的配偶,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
在中古时期宓妃形象得以丰富和发展,逐渐变身为世俗的美人,成为男性文人寄托情感的对象。
曹植人神相恋的千古名篇《洛神赋》,确定洛神作为理想女神的文学典故。
唐代始见洛神为伏羲女的说法。
同时兴起的陈王感甄说,造成上古宓妃神话原貌的割裂。
洛神及其所在的洛浦都具有文学生成意义。
7、精卫
女娃,炎帝最小的女儿,后化作精卫,精卫填海典故的主人公就是女娃。
女娃化为精卫后住在发鸠山,形状和乌鸦相似,但头部有花纹,嘴是白色的,足是红色的,她的鸣叫就是自呼其名,她常常用嘴夹着西山上的小树枝和碎石,去填东海。
炎帝有一个叫女娃的女儿。
炎帝经常不在家,女娃便独自一个人玩。
不过,她内心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她时常梦见的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看日出。
可是父亲总是忙于公事,不能带她去看大海。
终于有一天,女娃瞒着父亲,独自一人驾着一艘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
不幸的是,女娃还没有看到日出,海上就突然刮起了狂风,海浪像山一样把女娃的小船打翻。
女娃掉入海中,被无情的大海吞没,永远回不来了。
炎帝得知女娃的死讯后悲痛万分,但他无法用阳光照耀女娃的尸体使她复活,伴随他的只有无尽的懊悔与追忆。
女娃死后,她的魂灵化成一只小鸟,发出“精卫、精卫”的鸣叫。
之后,人们把这鸟称为“精卫”。
8、麻姑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中国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
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
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
过去中国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9、七仙女
七仙女,是中国神话中七位女神的总称。
有时也单独指七姊妹中最小的七妹。
七仙的起源。
一是天文崇拜,与女宿扶筐七星、昴宿七星、牛宿织女三星、女宿婺女四星等有关。
二是由于秦汉时的登仙思想,而产生的羽人形象。
民间一般称呼这七姐妹为:大仙女、二仙女、三仙女、四仙女、五仙女、六仙女、七仙女。
10、织女
织女,别名天孙、天仙娘娘、七姐、七娘,又与七仙女姊妹合称七星娘娘。
“织女”原是星宿名(织女星),后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为编织云雾的女神、纺织业者、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她是著名的牛郎织女神话的女主角。
与织女相关的传统节日是七夕节。
在上古时代,便有了牵牛、婺女天象崇拜及故事传说,它是农业社会男耕女织形态的反映。
到汉代,这传说强调织女是玉皇的第七个女儿。
现有文字上最早记录其人格化身份的,是汉代《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
织女为一位天帝的孙女。
此天帝不是玉皇。
盖因《史记》为汉代所写,但汉代还没有玉皇的神话。
织女神话出现早在先秦,比玉皇神话早得多。
11、百花仙子
百花仙子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神仙,她担任的是最美丽的任务,管理天上人间的花卉,并统领百花之主。
负责百花的开放,衰败,颜色,香味,生长地点,各类百花相关事务。
《镜花缘》里称她的名字是“唐闺臣”。
后因人间帝王武则天之令,百花在寒冬齐放而被玉帝贬至凡间,经历数次劫难后,终重修正果,回返天庭。
主要故事出现在小说《镜花缘》以及戏曲《天女散花》中。
12、嫦娥
嫦娥,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大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称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
据说嫦娥与后羿开创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演绎出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民间多有其传说以及诗词歌赋流传。
在神话传说中,嫦娥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
在东汉之前,无任何资料显示嫦娥与羿是夫妻关系,直到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
后来道教在其神话中,将嫦娥与月神太阴星君合并为一人,道教以月为阴之精,尊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神像。
13、何仙姑
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巧降及时雨。
歙南 覆船山,十道石门内,有座何仙姑庙,传承千年,坐落在倒挂荷花的龙穴里面,因为她在这个荷花形里面羽化登仙的,
隐喻二层意思:一,倒挂,迎合 覆船 山的妙意(也称佛全山,山上全是佛),是佛光覆盖,普照的意思,二,荷花,佛的莲花座,佛生于莲,佛的空性,佛的根性。
所以她的形象是手持荷花,是故雅称:“荷仙姑”。
相传,何仙姑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位列八仙。
14、三圣母
华岳三娘——三圣母。
天旱,她呼风唤雨,遇涝,她施力排除,乡亲们有了难处前来求她皆有求必应,抽签问卜无不灵验,在她的关照下,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百姓们十分感激她,都尊称她为“华岳三娘娘”。
为了报答她的恩德,便给她在西岳庙里专门为她修了一座庙宇(即:西岳庙的圣母殿)。
西岳庙是为华岳之神——白帝少皞而建的,当然华山上的女神三圣母也常来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