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端午节”的著名诗句有哪些

    关于“端午节”的著名诗句有哪些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浣溪沙·端午》

    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和端午》

    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

    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

    6.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舒頔《小重山·端午》

    7.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

    8.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贝琼《已酉端午》

    9.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轼《浣溪沙·端午》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

    端者,初也。

    ”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

    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午的多个名称叫法:

    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龙舟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

    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

    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当五汛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天中节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

    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

    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

    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