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课题—诗歌为什么陶冶人的情操
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
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
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
作者在这里特别谈到阅读的效率问题。
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他们有追求,会选择,是“用心在读”;而有的人“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
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杰作,能激发学习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思想。
本专题的第二板块学习材料也能印证黑塞的这个论断。
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
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
许多同学在高小到初中阶段读过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到了高中以后,他对这些名著会有新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时可举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为例。
如《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少年读此书,可能仅仅为其中的情节人物所打动,而有了一定的修养和阅历后,重读此书,可能就会从历史变迁、政治谋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读了。
其他如《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高中时代重读,体会感悟和少年时代已经大不一样,而人生每个时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
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不仅要注意博览群书,而且要重视“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和 “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