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古诗鉴赏作文

    关于《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

    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

    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

    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

    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

    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

    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

    ”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

    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

    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

    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给我最佳答案吧!!!

    关于古诗鉴赏作文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