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画草》宋佚名是古诗

    1、小学语文课本里面的《画 草》或者《画》的古诗如下,作者一般都不标注或者标注是【宋 佚名】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至于这首诗歌的出处,学术界多有争议,向来无统一说法。

    较为普遍的是大家认为出自宋代诗人道川禅师的《画》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祗为太分明。

    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但却以讹传讹很久的古诗。

    小学语文课本中录用了这首诗的前半首,并依据历代流传版本更动了诗中的个别字,即“远看山有色,静听鸟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但教材没有标注诗的作者和产生年代,而笼统地以“古诗”标之。

    关于诗的作者,长期以来,有唐代王维说,僧人大川禅师说,元代王冕说,明代唐伯虎说,清代高鼎说等多种版本。

    这些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没有任何历史依据。

    大多都属于臆想猜测以及在网络上以讹传讹而已,甚至有人根据对于该诗前半首的片面理解,认为该诗源出于描述一幅画,并冠以《画》的诗题。

    是啊,画上的山看得见颜色,画上的水听不到声音;春天过去了,画上的花依然盛开;人走近了,画上的鸟却丝毫也不会被惊扰——表面上看起来很合适的!

    但是,如果这样体会的话,诗的后面四句就完全无法理解了。

    前四句和后四句,竟然完全不相干了,这是很不合适的。

    实际上,这首诗是一首阐述禅理的诗,描绘的是清净自性,以及清净自性对于一切显现的观察,是不同于普通思维心对于境界之观察的。

    自性见山,虽然有色相,有也是无,幻相而已;自性听水声,声声不实,有声也是无声;自性观春花,没有取舍,当下即是自性,所以春天虽然过去了,自性之花却并未凋谢,自性不生灭的缘故;人来了,鸟因为妄想心的缘故而惊飞,鸟的自性却依然如故,不曾有任何惊扰。

    鸟虽然不明白,禅师则清清楚楚。

    就这样,一切显现,头头是自性大道;万事万物,本性都是清净自性,本来平等。

    为什么禅师这样苦口婆心地说,人们却不明白呢?只是因为啊,人们陷入了分别思维当中,把自性的当下妙明,转变成了思维心的分别而明了。

    这第六意识心的分别和攀缘,就是一切众生“病”的根本。

    只有放下它,才有明心见性之份。

    《画草》宋佚名是古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