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杜甫的人生经历

    杜甫的人生经历: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30岁时回到洛阳,筑室偃师,在那里结婚。

    天宝三载(744年)也就是杜甫33岁时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当时李白刚刚被“赐金放还”,二人同游梁、宋,建立了千古传颂的友谊。

    这一时期,也是杜甫一生最惬意、最浪漫的时光。

    天宝五年(746年)是杜甫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参加了由李林甫操纵的一次考试,落入骗局。

    其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几次干谒汲引,但都落空。

    可以说长安十年,使杜甫历尽艰辛。

    但恰恰如此,使杜甫看到了生民的疾苦,国家的安危,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也有了较深的认识。

    及安史之乱起,杜甫落入叛军手中,被押解到长安,后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又因疏救房琯,贬为为华州司功参军(758年)。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杜甫在成都有一段时间生活相对安定。

    一度在剑南兵马使严武幕中任参谋。

    后因剑南兵马使反,成都混乱,晚年携家出蜀,住梓州,来往旁县,大历五年(770年)病死自潭州赴岳州途中。

    一说饫死耒阳。

    拓展资料

    杜甫(712-770):唐诗人。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是晋朝名将杜预之后,杜甫生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奉天县令。

    他自幼勤奋好学,接受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熏陶,曾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但政治上不断受到大地主势力的排挤打击,仕途失意,又经离乱,一生都在饥寒交迫中,颠沛流离中度过。

    杜甫少时虽家贫,但为人聪慧好学,七岁即写下“……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

    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这样歌咏凤凰的诗作。

    杜甫的人生经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