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苏教版语文初中第一册所有的古诗词

    初中开始学文言文了古诗到不是很多了,那就先看看吧,要背的,知道意思比较好背!!

    1.《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回忆起我小时候,(视力特别好)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新生出的最纤细的羽毛,(只要)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察看它的纹理,因此常常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夏天(的傍晚),蚊子成群地飞,嗡嗡的叫声像雷鸣,(我)暗暗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仙鹤,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我)昂着头看,脖子也累得发僵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睡帐中,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而飞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一样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常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花台旁和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看作树木,把虫蚁想象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地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成壕沟,(我)便在其中安闲地神游.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我就仔细观察,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掀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它)舌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当时)我年幼,正在出神地看(那两只小虫争斗),(癞虾蟆的到来)不绝让我猛然一惊.(等我)神情安定下来,(便)捉住了这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他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稚:幼小。

    3、张目:睁大眼睛。

    4、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5、藐:小。

    6、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7、项:脖颈,颈。

    8、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10、徐:慢慢地。

    11、唳:鸟鸣。

    1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注:脖颈的“颈”读“gěng”

    2.《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编辑本段]第一则: 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过后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鲁国人 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注:反省。

    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

    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注释】

    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

    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

    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

    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

    为:做。

    [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读书,这是有害的。”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於“就”“便”

    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的

    [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方法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

    (其他知不变)

    诲的意思:教,传授。

    乎的意思:语音助词。

    由:仲由(子路)(前542~前480)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

    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初仕鲁,后事卫。

    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

    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

    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

    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

    ”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

    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

    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他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

    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

    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 看见他的优点就像他学习,看见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编辑本段]第八则:怎样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编辑本段]第九则:怎样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树是最后凋谢的."

    [编辑本段]第十则:怎样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一言:一句话。

    行:奉行。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

    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编辑本段]相关知识

    这十则论语内含有的成语:

    任重道远,

    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知新,

    不亦乐乎。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各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不要不懂装懂。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就要全身心的投入。

    第九则是学习态度,强调要惜时而学。

    第十则是学习方法,强调“思不如学”。

    3.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 》

    正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本资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小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钱塘湖春行 》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树阴里白沙堤

    [译文]

    漫步孤山寺和贾亭边,西湖春水刚刚上涨与岸齐平,浮云、湖波连成了一片;有几处早早出窝的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暖树上啼叫,那边不知是谁家新飞回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

    各种各样的鲜花逐渐开放,多得使人眼花缭乱,初春的小草刚刚能遮盖住马蹄;西湖东边绿树成阴的沙堤,令人喜爱得流连忘返。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释

    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

    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

    4.《山市》

    原文

    作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

    蒲松龄(清代)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

    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有一天,孙公子禹年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讶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寺院呀。

    过了一会儿,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檐高高翘起,这才知道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

    其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量可以用亿万来计数。

    忽然刮起了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高耸仿佛与天相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打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里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用手指指着数上去,已经不能计算层数。

    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数不清它的层次。

    低层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小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在一起,跟子侄辈(哥哥的子女)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了,太傅高兴地问:“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与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 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正午过了(太丘的朋友)没来,陈太丘便不再等候,离开了,(陈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来,他便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的骂道:“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对方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答道:“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

    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守诚信;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进入了家门,不再回头看父亲的朋友一眼。

    6.《寓言两则》[好像不用背,我也忘了不太确定]

    《智子疑邻》

    原文:

    智①子疑邻

    宋②有富人,天雨 ⑽墙坏③。

    其子曰:“不筑④,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第三声)亦云⑤。

    暮⑥而果⑦大亡⑧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11)邻人之父。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智:以……为聪明。

    ②宋:指宋国。

    ③坏:毁坏。

    ④筑:修补。

    ⑤亦云:也这样说。

    ⑥暮:晚上。

    ⑦果:果然。

    ⑧亡:丢失。

    ⑨父:fǔ ,老人。

    ⑽雨:下雨

    ⑾疑:怀疑

    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告诉我们的道理:

    它告诫人们:在给人提正确的意见时,要考虑自己与听者的关系,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或者:听意见只应听取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塞翁失马》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第一版本

    靠近边塞一带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一些迷信活动)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了胡人的领地。

    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福气呢?”经过几个月,他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们都来恭喜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祸患呢?”家里又多了一匹好马,他的儿子很喜欢骑,有一次,从马上掉下来折断了大腿。

    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

    靠近边塞一带的人,十室九空,绝大部分的人都战死了。

    唯独这个人的儿子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都保全了性命。

    附录十首古诗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即《送灵澈》)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要读初中了吧~~~``加油哦!!!!!!!!!!!

    苏教版语文初中第一册所有的古诗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