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诗《春望》的板书设计
《春望》教案 2007-09-18 21:51:4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
3、情感与价值观: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板书设计】
春望
杜甫
景 情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忧国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思亲
浑欲不胜簪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讨论交流为主。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介绍“安史之乱”,然后教师简介背景:756年6月,叛军攻占长安。
这年七月,杜甫只身去灵武投奔肃宗。
不幸在路上被叛军虏到长安。
第二年三月,他目睹沦陷的京都到处是破败的景象,无限思念寄居在远方的妻小,用饱含感叹的笔调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春望》。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录音,然后做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花溅泪( ) 搔更短( ) 不胜簪( )
2、解释加点的字:
城春草木深( ) 浑欲不胜簪( )
三、探究文章内容
1、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初步体会诗的节奏和感情。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诗,如果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研讨。
3、小组讨论交流:
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
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
“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三月”见战祸之长。
“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
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情感: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句诗或哪几句诗?为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四、课上练习
1、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2、默写这首诗。
3、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
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交流、点评。
4、学生活动:
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创作背景]〈马上作〉一诗作于戚继光东南抗倭期间。
真实地反映了作者转战南北,紧张激烈的戎马生涯。
[内容评析]「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从福建、广东到蓟州,可说一在天南,一在地北。
「南北驱驰」四字,概尽戚继光一生大节。
「报主情」,并非不喜欢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怀天下,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万里奔波。
全句表现出一种崇高的襟怀。
而次句一「笑」字更是意极浑含,写尽了抗倭名将的豪迈气概。
为了抗倭事业,一生中到过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到过波涛汹涌的山东海防,行色匆匆间,总无暇顾及周围美好的景色。
江畔紫嫣红的鲜花和江防皎洁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懂得欣赏了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这两句是「平生」、「南北驱驰」的更具体的说明。
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形像跃然纸上,他是紧紧与战马与横戈联在一起,不能须臾分离的。
「一年三百六十日」初读似乎是一个凑句,其实很有妙用。
它出现在「都是横戈马上行」的点睛之笔的前面,起到了必要的渲染作用,使读者感到,一日横戈马上英勇奋战并不难,难的是三百六十天如一日,更难的是年年如此,「平生」如此。
这首诗平易自然,琅琅上口。
而作者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更让人钦佩。
[难词注释]①驱驰:策马疾驰,这里指奔走效力。
②主:指明朝皇帝。
③江花:指南方的花。
④边月:边塞的月亮。
这里的边塞指山东沿海登州卫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