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晁补之(宋)
凤凰台上忆吹箫
才短宫慵,命奇人弃,年年故里来远。
记往岁、莲塘送我,远赴荆蛮。
莫道风情似旧,青镜里、绿鬓新斑。
佳人怪,把盏为我,微敛眉山。
从来嗣宗高韵,独见赏,青云忧绝尘间。
谩回首、平生醉语,一梦惊残。
莫笑移花种柳,应备办、投老同闲。
纵枯槁,松桧奈得霜寒。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宋词中的词牌名,其中最有名的一阑词当属婉约派掌门人李易安所作。
一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堪称千古绝唱。
“凤凰台上忆吹箫”,亦是古代流行一时的洞箫曲,与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齐名。
关于凤凰台,其实还有一个很美丽的历史典故。
相传战国时期,秦穆公有个小女儿,因自幼爱玉,故名弄玉。
弄玉不仅姿容绝代、聪慧超群,于音律上更是精通。
她尤其擅长吹笙,技艺精湛国内无人能出其右。
弄玉及笄后,穆公要为其婚配,无奈公主坚持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宁可不嫁。
穆公珍爱女儿,只得依从她。
一夜,弄玉一边赏月一边在月光下吹笙,却于依稀仿佛间闻听有仙乐隐隐与自己玉笙相和,一连几夜都是如此。
弄玉把此事禀明了父王,穆公于是派孟明按公主所说的方向寻找,一直寻到华山,才听见樵夫们说:“有个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
这位青年人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
”孟明来到明星崖,找到了萧史,把他带回秦宫。
萧史与弄玉成婚后,教弄玉吹箫学凤的鸣声。
学了十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和真的凤凰叫声一样,甚至把天上的凤凰都引下来了。
秦穆公专门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凤凰台,这就是凤凰台的由来。
萧史和弄玉住在凤凰台上,一连几年不饮不食,亦不下台。
有一天,二人笙箫相和后,竟引来金龙紫凤,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升空而去。
成语“乘龙快婿”“龙凤呈祥”便是因此而来。
关于萧史其人,最早记载见于汉朝时的《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
原文为:“萧史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以女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后来的《东周列国志》,将这一奇事详细叙述,作“弄玉吹萧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一章,很多人都是从此书中了解到这段轶事的。
因为传说中萧史弄玉是居住在华山中峰的,所以现今中峰又名玉女峰。
玉女峰上许多胜迹也因玉女(弄玉)而得名。
人们在中峰上修建了玉女祠,祠前有一石臼,名为玉女洗头盆;它前面的石台,就是玉女梳妆台;那下面的石洞,是玉女当年的居室,称作玉女室。
此外,玉女祠北又有品箫台、引凤亭,是萧史吹箫引凤的地方。
吹箫引凤,乘龙而去,白日升天,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歌诵这段历史,“凤凰台上忆吹箫”也由此而来,表达了人们对这对神仙眷侣的怀念和祝福,直至现在仍被人津津乐道。
双调,九十五字至九十七字。
共有六体。
前段皆十句,四平韵;后段九至十一句,四或五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