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山映斜阳山接水这句诗的解释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古诗词作品《苏幕遮》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1、天接水:江水和天空连为一片

      2、斜阳:快下山的太阳,指黄昏

      【解说】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的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鉴赏】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起手两句,即从打出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这两句,改为“碧云天,黄花地”,同样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辩,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

    “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

    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廊而多彩的秋色图。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

    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这里的芳草,虽未必有明确的象喻意义,但这一意象确可引发有关的联想。

    自从《楚辞·招隐士》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

    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

    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

    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

      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

    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

    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山映斜阳山接水这句诗的解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