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云南大理苍山洱海的形成过程

    苍山洱海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元江三大江分水岭地带,属于典型内陆断陷盆地,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呈现一个不规则的狭长带。

    洱海形成约在更新世早期,初为浅水湖泊,中晚更新世时,盆地深陷,湖面扩大,与北部古邓川湖和南部古风仪湖成串状连通。

    全新世以后,又经历地壳下陷与沉积充填,而后,由于入湖三角洲发育,风仪湖消失,邓川湖分离,遂形成今天的湖形。

    扩展资料:

    水文特征

    洱海,湖面积为251平方公里(水位为1974米),总容量为25.3亿立方米,汇水面积为2565平方公里,湖长42.5公里,平均湖宽6.3公里,最大湖深22米,平均湖深10.2米,湖周长117公里。

    洱海东岸为石灰岩及砂岩,透水性强,不利于储水,因此比较缺水。

    洱海水量除由地表水补给外,接受地下水条件良好,四周山地排泄的地下水均归入洱海。

    洱海湖面全年水温在1℃——20℃之间,水温垂直分布具正温层特点,终年不结冰,属亚热带湖(暖湖)。

    透明度4米,季节性变化显著,雨季较小,干季较高。

    由于大理岩夹层有利于地下水储存和渗透,多由横向断裂及物理地质作用而形成十八溪,并成为集中汇流苍山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带。

    苍山山腰南北向大理岩夹层中,岩溶发育,在东西向横切部位,有大股泉水涌出,如茫涌溪沿山脚一带;有的在岩层接触带或断裂带裸露部位,冲积层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泉水出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洱海

    云南大理苍山洱海的形成过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