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怎样才算宜居的家园古诗词

    《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注释】

      羁鸟:笼中鸟。

     暧暧:昏暗,模糊。

     虚室:空室。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

      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

     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

    这句是说居处僻陋, 车马稀少。

     曲:隐僻之地。

    墟曲:犹乡野。

     披:拨开。

      【品评】

      本篇是 《归园田居》 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先是从正面写“静”。

    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

    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

      不过,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

    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 共话桑麻,也不是 “杂言” 。

    与充满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

     ——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

    ——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诗人在这衷正是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解】

      1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2草木长:草木丛生。

      3南山:江西庐山。

      4晨兴:早上起床。

      5沾:沾湿。

      【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我归耕的意愿就行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

    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62513.html?wtp=tt

    怎样才算宜居的家园古诗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