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品味现代人创作的仿古诗

现代人写的古诗词,不少令人爱看,有的还让人耐看,即是还不时反复叨念,以致把它自然记住。
如悼念周总理的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在那个年代,正义之情不容抒发,但祭奠总理之时,已是群众觉醒之际。
又如聂绀弩的《推磨》:“百事输人我老牛,惟余转磨稍风流。
春雷隐隐全中国,玉雪霏霏一小楼。
把坏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环游。
连朝齐步三千里,不在雷池更外头。
”首联点出自己以牛鬼蛇神身分接受劳动改造。
次联明写磨房声色,暗寓未来趋势。
后两联着重揭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如此“真诚”地憎恨自己的“坏心思”,要把它们磨成粉碎,到新天地重新做人;另方面推磨日行三千里,却又不在雷池半步外,可见这种所谓的改造,对于有思想、善思考的他来说,是多么沉重的压制!诗中豪迈气慨的背后充满了委屈、牢骚和抗争。
这两首都是涉及国家民族大题材的作品。
下面我们举一些属于人生感悟小题材的。
古史从头看。
几千年,兴亡成败,眼花撩乱。
多少王侯多少贼,早已全都完蛋。
尽成了,灰尘一片。
大本糊涂流水帐,电子机,难得从头算。
竟自有,若干卷。
∥ 书中人物千千万。
细分来,寿终天命,少于一半。
试问其馀哪里去?脖子被人切断。
还使劲,龂龂争辩。
檐下飞蚊生自灭,不曾知,何故团团转。
谁参透,这公案?(启功:《贺新郎·咏史》) 蚊子秉性脆弱,生灭无常,却又显得营营役役,不愿安宁相处。
佛家常借此比喻不能了断生死的人们总是患得患失困惑重重,致人与人不能和睦共事。
如能看破世俗凡情,了知生灭无常、自性本空,则生、老、病、死一切境遇皆属自然现象,自调即顺,自解即宽,不必患得患失。
“谁参透,这公案?”隐喻着只有能从生死大患之处彻底解悟生命的佛家精神才会参透。
造化无凭,人生易晓,请君试看钟和表。
每天八万六千余,不停不退针尖秒。
∥ 已去难追,未来难找,留它不住跟它跑。
百年一样有仍无,谁能不自针尖老!(启功:《踏莎行·人生易晓》)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句句含情入理,深刻而平易,似乎很残酷,却又很实在。
真能把握得好,一生受用无穷。
起灭浮沤聚散尘,何须分寸较来真。
莫名其妙从前事,聊胜于无现在身。
多病乃知零件坏,得钱难补半生贫。
晨曦已告今天始,又是人间一次春。
(启功:《七律·元日口占》)通达之情溢于言表,读之顿觉心变宽容,胸怀开阔。
有人会说,上举都是名家,普通人怎么能跟他们比?其实,他们的原则不过是“旧瓶装新酒”,利用旧体诗词的格律,表达自己生活的感受。
普通人照此办理,也能写出让人爱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