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诗词散曲三种文学样式的异同

    我国是诗歌大国。

    诗经、楚辞、汉魏古诗、唐诗、宋词、元曲……虽然它们都植根于诗歌的艺术特质,但又因其不同的体式而各以其特有的姿色在诗坛闪耀着光辉。

    席勒在《论悲剧艺术》中曾指出:“任何一种文艺种类都遵循一种特殊的目的,因为如此,它才通过特殊的形式,和其他文艺种类有所区分,因为形式是文艺种类用以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古人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需要,创造了诗、词、曲这三类诗歌体式,并在各自体式中拥有不同的样式种类,可谓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诗歌是任何一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我国也是如此。

    从《诗经》算起,诗歌发展历史已有几千年,诗歌的形式也难以言计。

    大而言之,诗可分为不大讲格律的古体诗和讲究格律的近体诗。

    古体诗中又有诗经体、楚辞体、乐府体(古乐府、新乐府)、民歌体、七言古诗、五言古诗等。

    这种区分,除了时间上的不同外,在表达形式方面也各有不同。

    它们总的特色是古朴、凝重,反映现实比较直接,表达形式自由。

    近体诗包括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句,它们总的特色是精练、优美、含蓄,反映现实间接,格律严整,诗句间跳跃性大,绝句更强调蕴藉空灵的韵味。

    唐宋后,词这一新的诗歌样式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与诗并驾齐驱。

    词由于要和乐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会上歌唱,因而比诗更讲究含蓄蕴藉、形式精巧、音调和谐。

    词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精巧轻盈,空灵蕴藉,韵味悠长;中调与七言近体诗规模相近,分为上下两阙,但讲究变化,晓畅中见蕴藉,分隔中见整体;长调因其歌唱时一般节拍舒缓、篇幅较长,故又称慢词。

    由于长调篇幅长,容量大(最长的《莺啼序》,256字),因此词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叙事、抒情、写景、议理从容展开,结构上讲究转折变化,浑成统一。

    元代兴起的曲(元曲分为剧曲、散曲,前者指杂剧中的唱词,这里指后者),虽有配乐歌唱,承词而发展,但又别有风味。

    诗词曲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

    认识到这一点,再来阅读,不能不让后人佩服古人创造不同诗体的聪明才智。

    对于三者的不同,古人早已认识到,作过不少论述。

    但有的太抽象,如王国维认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有的过于直观,如王士祯以晏殊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汤显祖《牡丹亭》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为例说明词、曲的不同;有的过于简单,如李渔认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

    其实,三者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

    诗词散曲三种文学样式的异同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