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古诗《赋得古草原送别》全文是什么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解读:

    这是一曲野草颂,更是一曲生命颂。

    “草”,作为中心词,构成全诗意境的主体意象。

    全诗借景写情,蕴含深刻,刻画形象生动,用语自然流畅,意境浑然完整。

    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一定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情,语语有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在“赋得体”中,为千古绝唱。

    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的结构也堪称严谨妥当。

    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

    然而,此诗佳处,远不止于此。

    其为名作,实因意胜,即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题《草》。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

    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

    “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此诗直观是对自然演变的描写,但含意深刻,常用以比喻进步的东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说自居易十六岁时由江南到长安(即今天的西安)考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况看他的姓名,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及至披阅白居易的诗,读到这首《古原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古诗《赋得古草原送别》全文是什么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