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谁能帮解读一下周梦蝶的诗歌《菩提树下》

    《菩提树下》是周梦蝶具代表性的诗作,体现出佛性的灵动。

    其诗书写流畅、内在气脉起伏,高亢有力,节奏不温不火,诗语气表达有始有终,这首诗的成功,表现在:1、深沉感受淋沥至尽的表叙;2、诗的表达沿袭周梦蝶的一惯手法,带佛性的感悟,并升华;3、成熟的语言,毫无雕饰痕迹,却又自然而然地藏匿着高超的语言处理手法。

    读诗是读一个人,一个人内心的思想是对这个世界、生命的感悟,只有发现与探求得出的感受才是超然与真实的。

    周梦蝶在这首诗中毫无掩饰地剖开自己的内心,而且心无杂念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这与周梦蝶的许多诗是相通的,一致的。

    人的一生是对生命的思考,在这首诗中,周梦蝶毫不消沉地感受着生命的历程,通过一系列的变化,从疑问到变化又回归到原来,一切都是自然所属,但诗中不飘渺,只有凝重。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一系列疑问,而这种疑问其实隐含着一种回答,这也是周梦蝶的语言表达的优美之处,而且第一段与最末段的疑问是相通的,整首诗妙语连篇、气脉柔和却又深沉连绵。

    通过疑问,是给人的思考,展开的天地很大,却又直接,优雅。

    “谁在心里藏着镜子呢?谁肯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凡在首句用抒情而且妙语的诗人在台湾诗人中很多,余光中、杨沫、郑愁予等常用。

    而在这两句中,所包含的有“心镜、赤脚“,都可与俗世与脱俗相联系的高洁。

    赤脚,是指与大地亲密相接触的人,是指对土地、对生命热爱而珍惜的人,更可联想到赤脚仙士。

    而心镜则是心里的明镜,心智不会迷失,是高智慧而脱尘之人。

    在第三句中“所有的眼都给眼蒙住了。”许多诗人都善用复词(即重复运用)达到阅读与感受上的重点。

    在全篇诗句中,复词的大量运用,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决定的个性。

    例如复词中“雪”的运用,在整首诗中有八处。

    “雪”是白的,心灵的高洁的表现,在俗世中的不凡,在俗世中的超俗。

    复词的运用加重了作者的感情,加深了我们的感受,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韵味,也如同音节添入了节奏感。

    这首诗除了自己已经回答的疑问外,还带有哲理性的辨证。

    我们避开“心镜”与“心魔”(暗示)的猜测,而最大的表现是在这一句。

    “一个只有半个面孔的人”,这是阴阳人吗?这是黑白无常吗?半个面孔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有某种辩证?有如一半是冰,一半是火?一半是幸福,一半是悲哀?这种表达看似不经意的出现,实则是周梦蝶一生思考的结果,太极有两仪,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人的疑惑“抬眼向天,以叹息回答”。

    问天,是指不清楚的地方。

    我们的内心善恶两辨,谁又能在善恶中取舍?唯有向善,才高贵。

    那就是“高处”(高人)、贵人。

    “蔚兰”——指内心向往的渴望。

    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在这里已经表现《菩提树下》当初的菩提树下是不是有人突悟而成仙呢?这种感悟是针对生命,大自然的疑问与追求的结果。

    我们随着激动的心情,继续往下读,已经豁然开朗。

    在菩提树下,曾有人来过,而且“枕着万籁”,“与风月的背面相对密谈的欣喜。”

    说到这里,这首诗已经大白,诗人在后段可以舍去,但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最终现出了自己的身影,那就是无论世俗如何,我还是我。

    后段不难理解,“几个春天,几个夏天”不就是一生吗?“雪是雪,你是你”“雪即非雪,你亦非你”“雪还是雪,你还是你”这些重复,大致地讲叙了一生的过程,从出身到死亡,生是洁白的一张纸,毫无污染,在大千世界中。

    已经不再是自已,雪,也非当初的雪。

    是指变化,人为适应社会而产生的变化,最后指回归,死后什么也不带走,也是空白。

    当然,诗中也许指短暂的变化,并没有引伸到一生,但大至是这样。

    我们最后看到诗人的表情,“草色的凝望”,一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一切都已看透的样子。

    而“凝碧”在这里还体现出悲与大爱。

    草色——指草民,指大众,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足音已远去”表明,最终,我们都会一样。

    这首诗用朴素的心结,优雅的情调,沉厚的心态,表达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流露出诗人清净与看破红尘的豁达胸怀。

    对于清渺,古人曾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表达出一种虚空与缅怀之情。

    在古诗中的高古体现,还有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之逍遥。

    但我们在这首诗里,看到的是踏实的却有脱俗之感,是现代与古人之区别所在,他升华在心中是身在其中而真实面对的超然精神。

    附:

    菩提树下

    作者。

    周梦蝶

    谁是心里藏着镜子的人呢?

    谁肯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

    所有的眼都给眼蒙住了。

    谁能于雪中取火,

    且铸火为雪?

    在菩提树下,

    一个只有半个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

    以叹息回答

    那欲自高处沉沉俯向他的蔚兰。

    是的,这儿已经有人坐过!

    草色凝碧。

    纵使在冬季

    纵使结跗者的足音已远去。

    你依然有枕着万籁

    与风月的背面相对密谈的欣喜。

    坐断了几个春天?

    又坐熟了几个夏天?

    当你来时

    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后

    雪即非雪,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度的今夜

    当第一颗流星暗然重明

    你乃惊见:

    雪还是雪,你还是你

    虽然结跗者的足音已远去

    唯草色的凝碧。

    ---------------------摘自《湖南作家网》文艺评论

    希望满意哦!

    谁能帮解读一下周梦蝶的诗歌《菩提树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